韩浩月
距离国庆节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家里就开始商量出去玩的计划了。上初中的女儿喜欢参与这种讨论,本来嘛,做计划也是旅行的一部分,甚至比旅行本身还有意思。在讨论的时候,我灵光一现说了句:“不管去哪儿,都要把钱花光”,女儿听了这句话,立刻眼睛闪闪发光。
其实这个状况在暑假时就开始了,整整两个月,我们都开着车去多个城市玩。哪个城市热闹往哪儿去,曾经一周的时间,逛完了四个沿海城市,觉得这种属于年轻人的“特种兵旅游”也蛮有意思。看什么热门景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路上,以及每天早晨醒来,在窗外投进来的光线里分辨身处何处,这些都会带来陌生又开心的感受。
真是报复性出游。到了目的地,会按照软件提供的美食排行榜,去排名第一的餐馆,哪怕排上一个小时的队,也要亲自品味、体会一下,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四个字:名不虚传。上午会起个大早,找个适合看日出的地方,看朝阳跃出海面;下午会跟随车流,来到视野最好的地方,看夕阳沉入海底。至于中间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因为天气炎热,则躲在酒店里,该工作的工作,该写作业的写作业——玩归玩,事情还是不能耽误的。
老人以前经常教导说:“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老人又很多次叮嘱过“穷家富路”。本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精神,坚决执行出门在外千万不要亏待了自己的原则,这个暑假体会了什么叫“赚钱如抽丝,花钱如流水”的感觉。十多岁的女儿已经有了经济意识,出来玩开心之余也会偶尔担心地问:“爸,咱们这么花钱,把钱都花完了怎么办?”我则简明扼要回答了两个字“再挣!”
在社交媒体上,我看见不少人都抱有这样调侃似的接近于“日子不过了”的心态,有网友还就此写成了段子,得到众多人的评论响应。这些段子让我想起自己进入中年前的年轻时代,那个时候就经常把自己花得“身无分文”,哪怕口袋里只剩下100块钱,也敢用90块请远道而来的朋友在街边饭馆吃酒,至于后边的日子怎么过,管他呢,反正租住的小房子里还有一小袋大米、大半袋快发芽的土豆,饿不死。
成家立业后,也不是没经历过“兜比脸还干净”的阶段,比如在交完房子的首付之后,比如终于把喜欢的车从4S店开回家之后,银行卡的数字已经接近于零,信用卡里的透支数字倒是不低。要说心里不紧张那是假的,但紧张一会儿过后也就忘记了,照常上班搬砖,努力干活挣钱,日子长得很,不要拘于眼前的一时困难,对生活要有美好向往,这样才有动力干活儿。
今年中秋、国庆节有8天假,虽然只比往年多了1天,但总感觉在假期长度上拉伸了不少。如此假期要珍惜,于是在制定的长假“把钱花光”计划里,有了如下的规划:市区内有人文色彩的商业区,半个多月未去的电影院,尚且还能预约到门票的博物馆……市区外几百公里处的海滩,秋季的海边民宿特别值得流连,一些罕有游客知道的深山无名景区,随便找一个便能打发一天,当然还有当地最受欢迎的餐厅,“每逢佳节胖三斤”的这个规矩不能破了。
过好一个假期,是一种“充电”方式,日常生活节奏里的紧张与焦虑,会因为假期的到来而被稀释不少。假期的意义在于,它无形中会清空人意识到的一些东西,与此同时,也会树立一些东西。一个完整的假期,是一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在这个过程里,哪怕一不小心把钱花光了,也权当给自己“充电”了吧。
“丰盛的酒席已准备好,尊贵的客人却没来到,熟睡的女儿露出笑靥,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民谣歌手万晓利在歌里这么唱道。每次听到,我都把它当成一首“假期序曲”,这段歌词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挺好,当然最好的还是最后那句:“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