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浦江秀带(中国画) 旧衣服 邂逅南汇翠冠梨 逛菜场:昆明、玉溪和普洱 在喀什尝美食 忆韩非话轶事
第11版:夜光杯 2023-09-30

逛菜场:昆明、玉溪和普洱

默音

菜场,可以是节日的打卡地。

在上海搬过几次家,每次看房,都会留意附近是否有菜场。尤其在前些年,步行可达的菜场是生活的根本,谁也不想为了做饭走很远。十几年间去过的几个菜场,无论大小,都有蔬菜、海货、河鲜、肉食区。去多了,便有几个熟悉的摊位,知道什么时候有哪些时鲜货。

这几年随着电商日渐发达,我不再每天去菜场。尤其盛夏高温,几乎全靠电商送货上门。方便自然是方便的,可好像少了点什么。说起来,我最喜欢过年前的上海菜场,鳗鲞挂成一排排的旗帜,看着就丰足。随着时间迫近年三十,鳗鲞逐一被订走,贴着纸签,不难想象,那背后是一家家人的生活。

在微博上常看“敢于胡乱”贴出昆明篆新市场的四季风物,朋友们称他为乱师,读乱师的文章,便会懂得,菜场体现了一地的风土,大有学问。怀着对云南菜场的向往,今年八月,终于去昆明探访久仰的篆新,和乱师匆匆见了一面,在野生菌市场看得眼花。堂姐说,她在篆新附近住过三年,那时常来。她熟门熟路地带我们买烤猪蹄、甜米酒木瓜水、炸五花肉。看到烤乳扇和煮玉米,我馋了,又去加购。篆新如今算是热门景点,客流量惊人,不少摊子都需要排队,陆续买了几家,我想,对附近居民来说,和游客们一起逛菜场,有些无奈。

在篆新逛出了滋味,到玉溪和朋友会合,放下行李,直奔菜场。时间卡在早午饭之间,还是忍不住买了烤饵块。这几年只要到云南就会买,但很少吃到好的。要么太干,要么酱料不行。玉溪的出品和我的少时记忆很像,甜咸酱和腐乳以及烤花生碎的搭配莫名协调,入口绵软,酱料的滋味底下透出一缕米香。

玉溪的菜场不像篆新那么挤,好逛。色彩的海洋扑入眼帘。红的青的花椒,翠绿的木姜子,红黄相间的芋头花,闪着光的棕红色栗子。野生菌的价格比昆明适中,蔬菜就更价廉。藕两元一斤,笋四元,桃子十元三斤。有趣的是摊主写在纸板上的云南话宣传语:“全世界最甜呢桃,耐得住甜们(么)来,老实甜。”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全世界最甜的桃,耐得住甜的话你就来,非常甜。菜场不光生鲜丰富,又有各类熟食,在盆里闪着肥美的光,凉拌菜、扣肉、卤猪蹄……我对朋友说,住在这里,感觉都可以买现成的,做个素汤就够了。

有过昆明和玉溪的经验,到了普洱,我们又去逛菜场。早上暴雨,菜场之行放在下午四点多。随着人流走上二楼的时候,一名妇人背着一篓大红菇,周围的人呼啦啦凑过去,簇拥着她往前走,有人边走边问价。我有些讶异,这里的人怎么像没见过新鲜菌子一样?进到菜场内,一下子眼花缭乱:泡菜摊跟前,买主蹲着试吃;三角形的玉米粑粑和撒了彩色碎片的甜甜圈相邻;有些摊子近乎简陋,地上铺几片芭蕉叶,上面搁着一袋袋菌子。大红菇在普洱特别多,隔几步便能看见它格外鲜明的颜色。

后来才知,普洱的菜场可以临时设摊。早上进山捡菌的人进到城里摆摊,往往已是三四点。有经验的买家在这时才来逛,难怪那名妇人刚往里走就成了瞩目的焦点。我想起当日遇见的有趣摊位,两株带着泥土的兰花,一小窝菌子。进山觅野物,然后上街摆个摊,正是许多年前云南城镇的菜场街随处可见的景象,没想到能在普洱重逢。

云南的菜场是我们的“异域”,当地人的日常。对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在菜场遇见新鲜又地道的食材,普通日子,也有种过节的欢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