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故乡 华韵天成(中国画) 心中的亲人 国庆节到金泽来看桥 沈周给秋天的诗 他们喜欢上海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3-10-01

沈周给秋天的诗

胡烟

芦花放,稻谷香,霞落渔舟晚歌唱。

又是一年秋。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带挚友来到阳澄湖莲花岛,在一位姓钱的老板的招待下,饱餐了一顿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这一顿,沈周吃得满意极了。钱老板趁着大画家兴致正高,上前索画。沈周当下展纸,或许还有些微醉,画了《郭索图》。

蟹爪松松散散,占领了整个空间。沈周的螃蟹当然不似宋画《荷蟹图》精雕细琢的花鸟小品图式。沈周潇洒的水墨,浓淡相宜,抒写自由随性的文人气韵。画中蟹将军有点调皮,蟹壳做个鬼脸,写一个“囧”字,大钳子夹一根淡墨水草,憨态可掬,神气十足。

水族鳞介入画,从南唐五代开始,到了南宋技法成熟。到了沈周,又是一变。我猜,文人喜欢画螃蟹,大约是与其长相奇特有关。如同画罗汉,也是因其外形出乎意料,以“丑”来对抗平庸的“美”,进而突破二元对立的观念。

螃蟹丑吗?我们不常用“丑”字,这样的评价显得突兀,只说它相貌怪诞罢了。文人画家来了,偏要画这个怪物,用一支妙笔,把丑的变成美的,专门医治世人自以为是的习气。

我出生在海边,家有渔船。见到最多的,是两头尖的梭子蟹。晒网的时候,发现网上零星缠裹着圆壳长腿的小螃蟹,颜色发紫。小螃蟹坚硬,圆蟹壳上不仅有鬼脸,还有短刺。由于蟹腿又细又长,跟渔网纠缠很紧,极度考验渔民的耐心,常常撕破了网。因而人人厌之,越发觉得它们长相诡异,一肚子阴谋。

然而到了赏画的时候,却觉得它们可爱起来。连爬行的动作也可爱。近来得知有一种弹古琴的指法叫“蟹行郭索”,也就是“轮指”,取蟹横行之态。

这种指法取意于《周易》“离”卦,其“兴词”云:“蠏合离象,赋性侧行。内柔外刚,螯举目瞠。观其联翩之势,似夫轮历之声。”具体操作,是以无名指、中指、食指次第“摘”“剔”“挑”同一根弦的同一位置,连得三声。我不会弹古琴,只能揣摩,觉得贴切。

关于“郭索”一词的来历,宋代傅肱在《蟹谱》中有描述:“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

又想起,画家徐渭喜用泼墨法画螃蟹,题诗:“梦中有客刳肠看,笑我肠中只酒香。”取“无肠”的意思。然而,最早提到“无肠”的,是晋代葛洪,他在《抱朴子》中说:“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元人李祁进一步注解:“吾虽横行,而吾实无肠,无肠则无藏,无藏则于物无伤也。”无肠原来是好事,约等于没心没肺。

最后回到沈周。沈周画什么,都是“于物无伤”,温和敦厚。《郭索图》中的螃蟹,稚拙活泼,有独立人格,显然不是被当作吃食的。沈周笔下,除了山水,物种很多,有花鸟,有菜蔬,有鸡鸭鹅,有狗,有蛤蜊,总之离不开江南文人的平常日子。他一生没有出仕,也不曾经历重大坎坷,守着一山一水,看着花草枯荣,品着粗茶淡饭,感悟人生,用水墨给世间留一段温存。

又想起,沈周还有《盆菊幽赏图》,几个朋友围坐在园林中央的茅草屋,喝酒谈天。屋子周围,一盆盆菊花开得正好。

吃蟹、赏菊,都是沈周写给秋天的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