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1.2.3尞(甲文)
图二 尞(小篆)
徐梦嘉 文/图
“尞”的甲文(图一,1.2.3)有二百多款,图一1,就是一棵着了火的树有火星飞溅。图一2,已经很难分清树的模样,状如烧成火球。图一3,“火树”下火焰熊熊。由于用如此多款的甲文尞,没必要仅表单一的火烧字义,因此历代学界识定“尞”是古代慎终追远焚柴祭天之象是有道理的。汉代高诱注读战国《吕氏春秋·季冬纪》:“尞者,积聚柴薪,置璧与牲于上而尞之,升其烟气。”尞祭,就是将玉帛、牲畜置于燃烧的薪柴之上,用产生的烟气上达于天。甲骨卜辞中有个名叫贞人的说:“尞四羊、四豚,卯四牛、四羊”(甲骨文合集15638,卯,即对半剖开)。
囊者,秦小篆主要创制人李斯没见过殷商甲骨文,小篆“尞”(图二)构形出的字义有异变。“屮(草木)、火、日、火”组成,草木下有火,表示草木在燃烧,日下有火,形容骄阳似火。因此我研究识定,小篆“尞”的火烧木是野火烧林野,有违于甲文的焚柴祭天义。赘语,古代“尞”之焚烧材料除甲文表现的木质外,也有用牛粪马粪羊粪和狼粪等的。此尞之火称为烽火,其烟称为狼烟,人们很远就能看到烽火台上发出火与烟的战事警报。北宋陆佃《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焚柴祭天、野火烧林与烽火狼烟示警的“尞”,构建出的火势大、旺、广、长(线路)、美(火花是奇美的),火之烟高直,火舌无约束地四处乱窜、蔓延等尞之义。我研究识定“尞字家属”队伍中,尞不唯表声,基本上都分别含有前述尞之义。许慎及历来文字学家将尞的家属成员中的“尞”绝大部分仅识定为形声字的声符,这恐是他们不了解造字者不会无厘头地拉郎配的缘故。
小文攈摭部分“尞之家属”字,以飨读者:
1.火尞“燎”,尞是燎的本字,燎直接纳受了尞字的火烧义项。
2.水(氵)尞“潦”,水流漫延不受控制。潦雨、浸潦、流潦。“汹涌潢潦浊”(元稹《书异》)。
3.手(扌)尞“撩”。“手”伸得长,如不受约束的火舌。撩人、拨云撩雨。
4.人(亻)尞“僚”。官吏,脱离(远)实际、脱离(远)群众,做官当老爷现象。“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后汉书·孔融传》)。
5.疒尞“疗”(療),治病疗程长。
6.口尞“嘹”,声音大传得远。
7.钅(金)尞“镣”(鐐、璙)。长铁链相连两个铁箍,套在脚腕上的刑具,脚镣,控制(不受控制化出)囚犯。
8.目尞“瞭”,眼睛向远处看。“瞭杳杳而薄天”(屈原《九章》)。
9.辶(辵)尞“辽”(遼),本义走很长路。辽远的边疆。
10.宀尞“寮”,长排房。寮房、工寮。
11.糸(纟)尞“缭”(繚)。糸即一束丝,长长的丝线缭绕。
12.犭(犬)尞“獠”,动物露在嘴外的长牙,獠牙。
13.山尞“嶛”(嶚),山高貌。“剑阁虽嶛,凭之者蹶”(左思《魏都赋》)。
14.女尞“嫽”,形容女子貌美等。“鬟梳嫽俏学宫妆”(唐代白行简《三梦记》)。
15.木尞“橑”,长木条的意思。橑檐、伞橑。
16.竹尞“簝”,细长竹条编制的盛器。
更深夜阑,我一边体味着拙文《“尞”字浅述》中梳理出的燎、潦、僚、療、嘹、镣、寮、缭、獠、嶛、橑、簝等“尞属字”,一边瞭望窗外浩瀚遼远、璀璨嫽美的星空,油然撩起了阵阵思绪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