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十五年凡人善举动人心 三小伙儿同天捐“髓”救人 新生宝宝“胀气”是“喂多了”吗?
第10版:帮侬忙/社会新闻 2023-10-17

三小伙儿同天捐“髓”救人

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600例

第600例捐献者李新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今天上午,三位帅小伙儿分别在华山医院(中国红十字医院)、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红十字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申城第598、599和600例捐献者。这也是上海首次在同一天完成3例捐献。

三位捐献者李朱峰、潘邓和李新分别来自松江、金山和闵行,从事不同的工作,性格迥然。然而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的希望。

第598例捐献者李朱峰是松江区佘山镇城运中心的一名网格监督员,从上大学开始就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已累计实现1200毫升全血捐献。2021年,他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开始了“髓缘”的等待。得知小李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消息,同事们既意外又觉得在意料之中,“他就是一个低调、踏实、有责任心的人”。

第599例捐献者潘邓的妈妈是金山区亭林镇的一名红十字会干部。小潘从中学起就时常跟着妈妈做志愿者,2021年8月,在一次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入库活动中,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通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后,今年9月25日,小潘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说:“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来加入,让更多的患者能得救。”

第600例捐献者李新是三人中等待时间最久的。他是在外地读大学的时候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他说:“十年过去,以为不会有消息了,没想到现在配上了,很激动。”小李现在在上海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工作,喜欢旅行、徒步、跳伞、潜水等户外运动。元气满满的小伙子对于捐献早就作好了准备。他说:“捐献无损健康,更何况是救人。我就想让远方的他也能和我一样享受自然、阳光和美好。”

今天还有约30位2023年新入职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登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截至本月上旬,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达328万人份,累计为11.7余万位血液病患者提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检索服务,超过1.6万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