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巴厘岛圣泉寺(彩墨) 寸草心 有故事的小胖 懿行疑云 寻味秋豆“牛踏扁” 尽收眼底与天下胸怀 你也可以朗诵好
第14版:夜光杯 2023-10-20

你也可以朗诵好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童自荣

那天,我的太太好像又有何特别发现似的,朝着在房间另一头的我大声说:“嗨,这个人在作朗诵的培训讲座,热情洋溢,还是个哪里的主持。”过去一听,这位主持大谈特谈如何使嗓子说得漂亮,如何把普通话说得标准等等,至于用心用情这个核心要旨却给忽略了。我当即和太太议论开了。我说,不错,朗诵者要有好的声音条件,普通话也应尽可能标准。但试问,光在外在上下功夫,本末倒置,首先不强调内在的激情,你自己在台上不感动,那又如何去打动和鼓舞底下的观众呢?

上戏大师哥焦晃曾说过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你不是个演员,你上台去朗什么诵?”话很简单,有点不客气,但我以为说得中肯、精辟。这也意味着,朗诵者应当尽量朝表演靠拢。我希望广大朗诵爱好者,学学表演,千方百计懂一些。在这里允许我这个对朗诵也是一知半解的人,把我的心得给朋友们摆一摆,希望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三条。

第一条,诚如前辈演员李梓老师所说:首先要抓对群体、对角色的理解。理解对了,就有了大的正确的方向。配音如此,朗诵也是这样,重在理解。那么,理解要到何种程度呢?一句话,就是要喜爱上这个作品,喜爱你要塑造的角色。比方,我配“佐罗”,就要喜爱上“佐罗”。“佐罗”奉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理念,与我的向往可谓不谋而合,我做不了“佐罗”,但至少我极愿向他学习。也曾在生活里发生过“佐罗”救护小师妹的真实一幕,虽还做不到镇定自若、心不跳。要达到如下境界——我就是这个角色。

第二条,激情,当然是有分寸的激情。如何获得激情?一句话,脑子里先有画面再说你的台词。你若出不来画面,那么剩下的只是刻板的外在设计了,是有模有样地背台词,这样说出的台词不会有生命力。必须身心非常投入,一心一意融入角色去刻画人物的个性、面貌。道理也不复杂:你在平时生活里说起某个人,总是脑子里会有具体形象,是一种描绘性的表述,那必然不会是抽象的、空洞的。

第三条,放松下来。有的人天生有个好素质,人越多他越来劲。但大多数人都要有个克服一些障碍的过程,包括我也是。因此得要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松弛。你或有过在私下准备时会痛哭流涕,到了台上,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是在机械地说台词,原因就是紧张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所以这个问题切切要当作大事来抓。

下面,我还想具体地把我一个心爱的朗诵作品的准备工作拆开来讲给大家听。

在选择朗诵作品时,只要适合,我常会提议朗诵我的心爱之作,就是散文诗《泥巴》。作者是个农家子弟,把自己对泥巴、土地、父亲、故乡的深厚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我觉得《泥巴》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这篇作品非常契合我的口味以及我固有的理念。朗诵《泥巴》,我要求自己始终要有画面感。《泥巴》中,除了黑油油可爱的泥巴,突出的是跟泥巴一样沉默寡言、朴实无华的父亲形象,他为了不致影响“我”的工作,硬是不同意让“我”即刻赶到弥留之际的他的身边。而等“我”来到他身边,他跟我已天各一方,永远再见不到最后的一面。这个伟大的父亲啊。其实,在我脑子里同时不断出现我自己的父亲和我的叔叔。他们都老实巴交,工作认真得要命,且不惜耽误了自己的病——患的都是不治之症。事实上,我是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一天天长大的。

朗诵过程有必要安排一些音乐作衬托的渲染。但我一开始设定要和观众促膝谈心,拉近距离,因此都不安排音乐,待到父亲去世之前的段落,才开始起音乐。这也正如舞台背景上始终凸显着的画家罗中立那幅《父亲》,它们都无言地看着我们,看着无垠的土地,看着那又难以离舍的故乡。

对于朗诵我现在还在经常思考,或跟自个儿讨论。我更希望大家一起开开会,交流、探讨。这种思考有时会化作一种冲动——想朗诵。比方我现在钟情于一个题材:有首歌好像叫“雪杉树下”,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讲一个红军战士才满十八岁已长眠在可爱祖国的土地下。朋友,你有这样的冲动吗?我们一起把歌词挖掘出来,一起作个集体朗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