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评话(设色纸本) 冷绝之美 好山好水带来好白茶 探解母女相处之谜 远去的“沪江”
第14版:夜光杯 2023-10-25

探解母女相处之谜

高璐璐

把新译书《危险关系——母亲与女儿的相处之谜》寄给一位好朋友,她收到后给我发信息:“想翻开,却又怕翻开。”几个字,精准描述了她和母亲关系的微妙。其实,从知道我翻译这个主题开始,她就期待早日读到书。深受母女关系困扰的她既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又害怕触碰最敏感的地带,毕竟那看起来痛苦又无解。

母亲在我十六岁时生病去世了,但我看过身边的女性朋友们和母亲的种种相爱相“杀”,我甚至想象过如果母亲还在身边,我们会有怎样的相处。于是我也不禁困惑,为何最爱我们的妈妈,也总有能力让我们最痛苦?翻译日本心理学家斋藤环写的这本书时,我慢慢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身为男性的斋藤在与五位各领域杰出的女性嘉宾对谈时,从专业角度自始至终在强调一点,母女关系之所以复杂,在于母亲与女儿都是女性,她们在真正意义上拥有身体,即“具身性”。同为女性,母女能共享很多身体上的感受,尤其是月经与生育。生理的共情带来了更深层次情感的共享,母女天然成为彼此无法分离的人。可同样地,也正因为都是女性,母亲太清楚在有性别偏见的社会里,在女性被要求应该如何如何的环境里,生存有多么艰难。她希望女儿尽量避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少走自己走过的或者自我认知里的弯路,担心女儿吃亏、受累、犯迷糊,母亲想把自己人生中积累的经验全都教给女儿,让女儿活出比自己更好的人生,即斋藤反复和嘉宾确认的一点,“母亲有没有想在你身上重新活一次人生?”

最近听的一个播客节目里,戴锦华老师的观点补充了更符合我们当下的视角,她说,在成功学、应试教育等结构当中,很多母亲“没有自由、没有社会角色之外的人生”。

于是,爱与控制成了母女关系的正反面,相互缠绕,剪不断理还乱。这就像是“西西弗斯式的母爱”,即永远在努力,却永远望不到尽头。这样的母女关系是否有超越的可能性呢?

在这本书里,五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漫画家田房永子发现她难以“除咒”后,通过心理咨询疏通自己的心结,也通过少与母亲联系的极端方式保持距离。作家角田光代创作了一系列探讨母性的作品后,对“母性是天生的”产生了质疑,强调“母亲不只是母亲,也是独立的人”,还建议主动了解母亲结婚前的事情有助于关系的和解。漫画家萩尾望都说她发现“对母亲的负罪感不会消失”后学会了接纳,即父母只能接受孩子原本的模样,孩子也只能接受父母原本的模样。心理学家信田小夜子虽然没有在母女关系中受苦,但她深深感受到“母亲传递给女儿的生存智慧不可公开,因为在有性别偏见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社会学家水无田气流“生长在母系家族,但在社会上感觉到了女性被区别对待的不同”,于是她更多看到了社会结构对母女关系造成的影响,包括“以亲子关系而不是夫妻关系为主的日本式育儿”带来了母子的过度亲密,于是她亲身践行着“即便成为母亲,也要坚持做自己的事情”,同时认可母亲的观念,即把女儿当作“人”而不仅仅是“女人”来抚养。

于是我们发现,表面讨论的是母女关系,但更深层次上,离不开女性作为第二性、近代家庭主义等更大的议题。如果我们能站在更高层面俯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就会发现母亲也好,自己也好,都只是被“困”在了时代与社会的张力之中。但说到底,每一对母女都是不同的个体,面临不一样的问题,身为母亲或女儿的我们,还是需要寻找各自的生存方式,进而突破自己的困境,解开母女关系之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