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立秋寒露节气,申城一场秋雨一场凉,凉得人们外出不得不拿上件外套时,问询膏方的队伍就长了起来。膏方,这名“非遗”成员,至今依然伴随着人们过冬。在请医把脉求“方”的队伍里,有银发已“爬”上额头却依然精神抖擞的摩登外婆,有不停发着微信聊工作、不时侧头探一探队伍挪动情况的上班族,也有爸爸妈妈陪着、背着书包的学生党。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有营养滋补之效,又有养生作用,被认为是冬令进补的绝佳选择。
膏方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与之相关的记载,至明清,其制作加工技艺已相当完善与成熟。到了近现代,膏方在江南地区被广泛使用,其中尤以上海为甚。海派中医一直相当重视膏方,民国初年中医学界大名鼎鼎的秦伯未最早著写膏方学专著,此后关于膏方的专著,也多出自沪上学者之手。
宁得一料膏方 不用金玉满车
膏方养生是以中医学的阴阳、脏腑、气血等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整体观,贯彻三因制宜思想,既注重养生保健,又兼顾养生调理,更是在江南地区渐成民俗。
《黄帝内经》中就有表述:“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冬季调补正是顺应“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养生之道。膏方以其浓度高、体积小、作用持久、剂型稳定、服用方便、口感良好等诸多优点,在保障与增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其补益润养、滋补调理的中医特色,成为群众广为接受的滋补养生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膏方养生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普及,在上海更有“宁得一料膏方、不用金玉满车”之说,广受沪上百姓的欢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周扬说,所谓“冬令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阴阳气血津液得到补充,身体能够重新进入一种平衡的状态。故而适合服用膏方的人群十分广泛,包括慢性病患者,疾病康复期患者,易疲劳、工作压力大及亚健康人群,老年人、女性及体弱人群,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儿、慢性疾病康复期的儿童等。但需注意的是,膏方进补,必须经过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处方,进补的效果才能更好。
海派中医膏方熬制技艺第三代传人、上海市中药专家徐玲玲教授介绍,冬令膏方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膏方进补时,宜空腹,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
一方一锅一罐皆为文化
膏方的手写书法,如今也颇具欣赏价值。与简洁的脉案不同,传统膏方用词华美,用四六骈文书写,读来朗朗上口,就是一篇美文。加上中医处方辨证,开方讲究“君臣佐使”,对个人体质和征状面面俱到,这让美文内容充满思辨,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思、自然万物的动态平衡尽在文字之中。
据悉,海派中医膏方熬制技艺始于清末民初,历经百年四代传承。海派中医膏方熬制技艺提倡“三因四透”学术思想,对膏方制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从熬制技艺到质量控制再到培养人才,通过历代传承和研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岳阳医院的专家认为,膏方的制作加工应当严格按照《中国药典》和《炮制规范》的要求,从优选用组成膏方的饮片、细料、胶类、糖类和辅料等各味药材。膏方制作场地和设施设备都应当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中药加工的规范要求,传承精制铜锅等道地用具和方法。在严格的全程生产制度管理下,由一批资深制药匠师主持,采用传统制作工艺,按照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晾膏等七个步骤,一方一锅定制加工,确保每料膏方的上乘品质。
膏方的配制配伍必须推崇医理探求,理法方药合度,坚持整体考量、调补合度、补泻兼顾的原则,所以对处方医师的要求比较高。膏方门诊应诊医师均是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资深中医师。在每年膏方门诊开诊之前,所有医师还要经过严格的膏方处方资质考核,在取得考核合格后,方可在门诊应诊处方。尤其是对于首次应诊膏方的专家,还需经过系统培训,保障了应诊专家的诊疗规范。
徐玲玲说,盛放膏方最好使用传统的膏方容器——瓷罐。每次取用膏方要用干净、干燥的汤匙。最好准备一个小的容器,放上一周的用量,吃完后再添加,既方便又卫生。她提醒市民,在没有冰箱储存条件时,为防止膏方使用中霉变,可用器皿隔水高温蒸透后冷却保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冷却时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后,方可加盖密封。如果存放不当,膏方发生霉变,肉眼看到膏方生“白花”,这种情况则不能再继续服用。
膏方飞入百姓家也飞向四季
岳阳医院先后成立了“徐玲玲上海市中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徐玲玲中医膏方制作技艺与质量控制团队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海派中医膏方熬制技艺第三代传人、上海市中药专家徐玲玲教授为核心的专家团队,在上海乃至全国培养中医膏方熬制技艺人才队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平台,让沪上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2021年,上海工匠、上海中医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上海市中药传承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炮制教研室主任董志颖教授的“上海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中药膏方特色制剂传承工作室”也在岳阳医院落成,为进一步提升特色技术传承和药品质量控制,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把“中药膏方特色制剂传承工作室”打造成全国标杆和示范基地的同时,指导行业标准不断优化,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当下正是冬令服用膏方的绝佳季节。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群众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在冬季进补季节,膏方作为一种极具中医特色的滋补养生方法,强调注重人的个体化差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个性化特色非常显著,深受百姓喜爱。
而现代研究表明,只要根据各个季节的特点,掌握气候的寒热温凉,按照人体在四季相应的阴阳气血状态,适当调整润养滋补的重点,选择相应的药材或配方,做到补而不腻、补而不滞,膏方也可以一年四季使用。
红墙白瓦膏方楼
传承技艺飘药香
除了让市民朋友吃到传统制膏技艺下原汁原味的高品质膏方,岳阳医院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上海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担负着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影响力的责任。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到膏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岳阳医院于2021年建成“岳阳膏方”楼,用于海派膏方制作和弘扬膏方文化。
“岳阳膏方”楼负责人朱晓春介绍,膏方楼共分两层,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一楼为岳阳膏方制作基地,设中药饮片浸泡区、煎煮区、浓缩区、收膏区、盛装区、凉膏区及膏方取药区,共有100口紫铜锅,传承传统技艺熬制岳阳膏方。“一料令人满意的膏方需要经过七个步骤总共一天半到两天时间才能制作完成,最终出炉的是一人一方、原汁原味的膏方。这些量身定制的膏方都将从这幢‘岳阳膏方’楼走出去,送到各位市民的手上。”朱晓春说,“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规范,药材跟着专家处方走,确保质量安全。此外,‘头汁’煮好后取出药汁后,再继续煎煮、压渣提取‘二汁’,‘头汁’‘二汁’合并放置在容器中沉淀。那为什么要压渣呢?因为很多有效成分都含在药渣里,只有榨得干干净净,才对得起定制者花的钱!”
二楼为中药膏方特色制剂传承工作室和海派中医膏方文化展厅所在地,市民朋友除了能了解到膏方的历史和知识,更能在观景区透过脚下的玻璃欣赏到黑色的汤汁在紫铜锅中翻滚,那一味味中药是如何在传统工艺下逐渐成为市民们追求的治病养养生健康佳品的。
未来,上海岳阳医院将把“岳阳膏方”楼作为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和健康科学普及的主阵地,继续围绕海派中医膏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科普讲座、视频制作等方式让广大市民朋友零距离了解海派中医膏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