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海报论坛”荟集青年创新之光 必须引导“AI力”向上向善 共探“科学引领医学变革”路径 如不守住1.5℃ 极端天气将加剧
第10版: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023-11-08
202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碳大会上,科学家们发出警告

如不守住1.5℃ 极端天气将加剧

气候变暖,正令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也让暴雨、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果不采取行动实现碳中和,而是放任温室气体排放会发生什么?以海平面为例,到2300年,全球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要知道,上海的海拔也不过4.5米!”在昨天举行的202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碳大会上,科学家们发布警告,当下已逼近全球温升1.5℃的临界点,一旦跨越,将会带来不可逆的灾难性后果,采取气候行动已迫在眉睫。

联合国正在敦促各排放大国将碳中和目标提前到2040年,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家们也达成共识,迫切需要制定气候政策、发展绿色低碳科技、加强国际气候合作来推动全球的低碳转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球气候韧性发展和加速实现碳中和。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

已是毋庸置疑

全球有没有变暖?这个曾经争论不休的气候问题,如今已经板上钉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中,对“人类活动在全球变暖中作用”已从之前的“可能”“很可能”“极有可能”“明确的”,升级为“毋庸置疑”。

“无可争辩的是,人类活动正在造成气候变化。就如IPCC报告所提,全球变暖是广泛的、迅猛的、加剧的,是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周天军说,虽然从数字角度看,气温平均上升1.5℃没那么“严峻”,但实际上,它将加速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地球调节能力发生变化,从而让地球上出现更多的极端天气,最终会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热浪、强降雨、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和严重。人类需要有所作为了。”

对全球变暖踩刹车

亟须科学应对

地球“沸腾”,听上去令人惊慌。碳大会的科学家们也再三强调,要改善地球目前的“亚健康”状态,应对气候临界点的挑战,人类社会及经济活动都需要作出巨大调整。这不仅需要踩下全球变暖的“刹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阻止气候临界点被突破,更要实施地球“康复”计划,让人类与地球系统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

周天军说,如果人类什么都不做,未来全球温升将会是4℃甚至更多,严重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也会增加。“如果说,全球温升1.5℃,发生‘十年一遇’的暴雨等极端事件的概率将会是现在的4倍,那么如果温升达到4℃的话,‘十年一遇’的极端事件发生率将上升到9.4倍,发生的强度也会高3倍。”

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科研教授、索邦大学教授让-皮埃尔·加图索说,气候变化减缓需要科学的变革,任何气候的行动必须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碳大会也传出不少令人振奋的科研消息:2020—2030年,是决定未来变暖趋势的关键十年,已存在多种可行且有效的技术和选项能够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一切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和行动”。

在碳大会专题论坛上,科学家们带来了海洋负排放、海洋碳循环等前沿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焦念志提出的海洋储碳新机制——“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被Science(《科学》杂志)评论为“巨大碳库的隐形推手”;2018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讲席教授奥马尔·亚基和他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系列化学领域的研究热门成果,也为清洁能源储存、二氧化碳捕捉等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