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对话安格尔之一(纸本设色) 云和云的拥抱 邻里关系的辩证法 怀念濮之珍先生 沪语“拉锯岭”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3-11-19

怀念濮之珍先生

蒋逸征

碧空如洗,一个晴朗的秋日,濮之珍先生追思暨安葬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鲜花簇拥中,复旦大学中文系蒋孔阳与濮之珍教授雕像欣然微笑,这对夫妇在分别二十四年后,又将在天上“比翼双飞”。

甫入复旦,我们新生就知道,中文系有对闻名遐迩的学者伉俪——蒋孔阳、濮之珍教授。这是系里耀眼的双璧。蒋孔阳先生是鼎鼎大名的美学专家,著有《美学新论》等。濮之珍先生是成就斐然的语言学家,著有《中国语言学史》等。许多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曾上过濮教授的语言学课,谈起她充满尊敬与钦佩。

读研时,我加入了《雅言》编辑部。《雅言》是复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机关报,在全国高校中“一枝独秀”。濮之珍教授是顾问,很关爱这份“小报”,在报上谈汉字简化、汉语拼音方案、词典编纂的变化等。出刊百期时,她勉励我们:“复旦是有重视语文学习、语文规范传统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语言之一。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语文学习,讲究练字、遣词。……我们要热爱母语,要下功夫学习语言。”

机缘巧合,后来我进入咬文嚼字公司当编辑。濮之珍先生是《咬文嚼字》的顾问,为这本全国知名的语文类刊物的创刊与发展付出了心力,陪伴杂志走过了长长的二十八年。杂志出版三百期之际,九十七岁的濮老专门题词祝贺并撰文《更上一层楼》,肯定《咬文嚼字》多年来在语文学习、研究和规范方面的积极作用。

回想起来,我见过八十岁的濮老,睿智开朗;见过九十岁的濮老,思路敏捷;我还见过整整一百岁的濮老,依然言谈不俗,以她悠悠然的说话节奏,有条不紊,娓娓道来。

那是去年春节,我随王敏、潘佳博士一同登门拜访期颐之年的濮之珍先生,一是拜年,二是商议濮老的本科毕业论文《扬雄〈方言〉的研究》手稿本出版事宜。

濮老的客厅里早已摆满美丽的花,热热闹闹,都是此前拜访者送来的。客厅里挂着好些字幅,如“百岁人瑞”“寿比南山”等等。而最醒目的还是蒋孔阳先生的半身像。濮老言及蒋先生,总是一脸深情与眷恋。

1941年,濮之珍先生考入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学校办在四川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她听上届学生说魏建功先生的课深奥难懂,是“天书”,出于好奇去旁听。二年级时,魏先生正式授课“中国古代语言学”,讲文字、音韵、训诂。她学得很认真,获得先生赏识,课外还获指导学习古代语言学著作。魏建功先生要求她研究西汉扬雄所著《方言》,作为本科毕业论文。她就在家里走廊的桌上,凑着桐油灯,花了许多功夫,完成了五万多字的毕业论文《扬雄〈方言〉的研究》,被评为甲等九十分。魏先生开玩笑说:“濮之珍,你教授水平啊!”

这篇论文影响深远,是濮之珍教授研究语言学史的学术起点,“研究成就必将载入当代语言学史”,迄今仍是后学研究《方言》时的重要论文。更为难得的是,这部论文的原始手稿本至今还珍藏在濮老手边。

将近八十年后,濮老手中摩挲的手稿纸张已经泛黄变脆,但保存依然完好。她戴起眼镜,爱惜地捧在手里,一页一页小心地翻着,向我们讲述其中曲折原委:1945年夏天,濮先生毕业,随后抗战胜利了。由于当时学校局面混乱,魏建功先生认为这篇毕业论文如果因战乱而遗失太可惜,就把论文手稿交给了台静农先生,台先生又以挂号信寄给了她。这本论文手稿穿越了战火流年,一直留在濮先生手上。

论文正文之前的两页是魏建功先生毛笔手书的批语。2001年北京大学纪念魏建功百岁诞辰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文献展览,濮老带去的这本论文手稿也被陈列出来。北大有关负责人希望她捐赠,但她舍不得,又带回了上海,放在家里。

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见证,咬文嚼字公司总经理王敏向濮老提议出版手稿本。她抬起头,很清晰地、郑重地说:“我同意。我愿意出这本书。”

编辑手稿本期间,我们得到一些珍贵的资料图片,比如濮之珍先生当年学习“中国文字学概要”课程时的笔记,还有撰写毕业论文时做的卡片——当时没有正式的卡片,就用长条的纸裁开来做。台静农先生回芜湖时,将魏建功先生签赠给他的《古音系研究》转赠给学生濮之珍,并在卷前题语:“此书战后殊不易得,之珍从建功兄治方言甚有成绩,今得此书,想于古音研究当益有所获也。静农再记”。这本书的书影以及两位先生的题字图片,也一并放到了书中。

追思会上,濮老的女儿代表家属致辞,发言中专门感谢咬文嚼字公司及时将刚出版的《扬雄〈方言〉的研究》手稿本快递到北京,随濮先生一同西去,了却她的一个心愿。

翻开新出版的《扬雄〈方言〉的研究》手稿本,第一页的照片是戴着学士帽的濮先生,脸盘圆润,目光温和,笑容恬淡。她在青春岁月里,来到依山傍水的四川,认识了几位恩师,爱上了语言学,遇见了蒋孔阳先生。尽管时代风云诡谲,可面前的学术追求之路却是清晰坚定,始终不变的。

从福寿园回市区的路上,迎面凝视我们的是一轮恬淡温柔的月亮。暮色渐沉,暗黄色的月亮出奇地大,特别圆满,我们都发出了讶异的轻叹。“今天是阴历十五呀!”天长地久,月随人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