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明
石禅,一个在艺术道路上投“石”问“禅”的行走者。
前些年,我曾经认真地研究过文人绘画,那些含有文人趣味,富有文化情怀,彰显文人艺术修养、个性特质、绘画素养,充满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洋溢着文人气和书卷气的水墨丹青,总是让我如痴如醉。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看石禅的画,一直在读他的作品,与他不停地进行审美交流和作品对话。在我看来,石禅是位人文画家,他热爱生活,追求艺术,是视绘画与生命为一体的文化苦旅者。他用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寻禅问道,在宣纸上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体验。
石禅是一位江南之子。家乡崧泽、福泉山、青龙镇等地的古文化,以及有“上海西湖”之称的淀山湖的水文化,赋予了他智慧与灵性。在他的水墨世界里,线条与墨韵像流动的江河湖海,让人们感受到他对生活、生命的表达和思考。同时,江南以生机勃勃的青绿色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为石禅的绘画才情和艺术想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石禅生活的这方土地,是海上画派的发源地,也是文人绘画的孵化地。海派无派,这里集神州南北绘画之大成,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兼有江河湖海的灵性。细观石禅的绘画创作,就像江南水乡星罗棋布的河港湖汊那样,具有湿润温和的气候,诗意温馨的青绿禅机。他注重自己生命的内在经验和富有敏慧的直觉表达,通透、觉悟,在不温不火中书写着生命的热情和想象。以抒情写意的方式,把艰涩的哲理思考和生活禅意倾注于水墨之中。在我看来,石禅的绘画,属于感情,属于抒情,属于江南文人对艺术的独特表达和海派审美意象。
绘画是需要鉴古通今的。对于吸纳传统,石禅曾说过:“喜欢白阳、青藤、八大、石溪、虚谷、昌硕、白石、天寿、少昂诸大师的作品,我从中吸取适合自己秉性的元素。陈家泠先生的设色和张桂铭先生的构图,都对我有深刻的启发作用。”所以,石禅常常在“深夜作画时,觉得左邻住着‘八大’,右舍住着‘青藤’,楼上住着‘白石’,中间便是我的本真”。他笔下的水墨世界,既入世又出世,既传统又时尚,既寂寞又洒脱,既诗性又包容,既闲适又浪漫,在执着和坚韧中返璞归真。
在石禅的画中,绘画不仅是一种线条的水墨形式,它是和徜徉山水,流连风月,赏菊饮酒,投石问禅相关联的生存模式,是一种追求生命完善的态度,是一种富有禅意的哲学精神。石禅青年时曾有题画诗“平生最羡鱼无舌,游遍江湖少是非”表露心迹。我感觉,当他沉浸于水与墨交融的瞬间,埋首于线条龙飞凤舞的过程,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他的笔墨之间,有一种安详、淡泊、闲适以及超尘拔俗的性情流露,是海上画派古典绘画中人文精神的血脉延续。
石禅在他的绘画创作实践中,牢牢地抓住了江南景物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平凡之物:水和色。让水和色成为他绘画创作的灵魂和诗眼。在水墨弥漫的画中,渗透着自己生命的灵魂。那飞翔的水鸟,飘忽的白云,吹皱的波浪,跳跃的鱼儿,都是他入画的自然景象,他把中国水墨画特有的“水感”和“禅意”,进行了有效地把握、淋漓尽致地发挥。让从小浸润的江南文化的特质和气质,墨韵和神韵,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无论是荷叶田田、小鱼悠哉、山径寻梅等小品画,还是古人品茗、文人雅集、斩妖驱鬼等人物画,总是保持着那份从江南河湖中打捞上来的水灵灵的感觉,具有“水中花、镜中月”的禅意。就像那火红的石榴、秋天的落叶、飘荡的芦苇、乡村的炊烟、古镇的放生桥等,都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把江南水乡的烟雨迷离之韵,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走上了文人水墨画变形写意、简约有致的创作之路,彰显了现代意识和江南特质。
石禅的画,始终保持着一种强烈的文人画趣味,保持着文人画家醉心于线条创造,用随性的激情,洋溢着融入生命体验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在构思过程中,他做着艺术的减法,提炼着生活的真实形象,摒弃与自然一致的繁琐细节。用创新的思维,来解构现实,建构绘画语言。在他“洋不洋腔不腔”、无古无今的人物形象绘画中,表现尤为突出。他的戏曲人物画,虚实相生,活色生香。线条简洁而诙谐;布局墨韵匠心独运、浑然天成,充满了情趣和生机,形神兼备地映照了人生百态。让人生有戏的审美欣赏,成为令人愉悦的视觉按摩。
石禅已经画了几十年了。他让生命的岁月在漫漫的文化苦旅中,渐渐地流逝,锤炼了智慧和悟性。石禅的画虽是江南生活的寻常之物,人生百态的平凡人物,但却浸润着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创造基因,显示了不寻常的诗意。我以为,石禅那融入生命的水墨书写,是他伴随着青浦鲜活的水乡美味佳肴,喝了点用淀山湖水酿造出来的“蜜清醇”后,用生命和笔墨画出来的一瓣艺术心香。他在中西方艺术趣味、江南诗性中,找到了寄托自己生命、创造灵魂的“禅趣”和灵性,给了喧嚣的世界,一份思考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