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满瓢壶
◆简 平
紫砂与书画结合,自明清起就蔚然成风,诞生过时大彬、陈鸿寿等众多巨匠,到了近代,顾景舟、蒋蓉等制壶大家与吴湖帆、谢稚柳、唐云、程十发等书画巨擘的精彩合作,更是谱写了紫砂艺术的佳话。
这把《春江水暖》满瓢壶由高级工艺美术师郭纪成手工制作而成,采用的原料是紫砂泰斗顾景舟钟爱的黄龙山四号矿井底槽青原矿紫砂,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呈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挺拔之感,既有对顾景舟满瓢造型的继承,又显现了郭纪成简朴大方、饱满丰润的气度。
壶身画面是一幅群鸭戏水的《春江水暖图》,由海派画家杨正新绘制。鸭子是我国书画的传统题材,北宋僧人惠崇擅诗画,据说绘有《鸭戏图》,虽未流传后世,但苏轼为其画作题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鸭纹也是瓷器的一种典型装饰纹样,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多有鸭纹瓷艺作品。
线条是杨正新国画创作的重要表现方式,将传统国画意象与现代西方构图手法相结合,遒劲而富有变化,体现了更多的主观情感和时代风貌。要将如此高超的绘画技巧、脱俗的意境和含蓄的审美情趣以及独特的艺术符号,镌刻在紫砂壶上,非“国手”龚展莫属。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龚展在钮雕、砚雕、陶刻等领域自成一派,独领风骚,有“海派雕刻艺术第一人”之誉,并曾得到钱君匋、谢稚柳、沈觉初、赖少其、胡问遂等前辈大家的高度评价。同为刻壶高手的书法家、金石篆刻家高式熊也对龚展的紫砂壶雕刻极为赞赏。龚展将杨正新绘制的《春江水暖图》镌刻到紫砂壶上时,使用了其独创的背临技艺,亦即在镌刻之前先要熟记画作,将其笔墨章法完全记于心中,同时在心中构想镌刻的整体布局和具体手法,然后信手落刀,以刀代笔,腕底有巧思,铁刀若指使,转折激荡处不落凿痕,刀劈斧斫时恬淡冲和,宛如表演“刀尖上的舞蹈”。这样的功夫和造诣与他本身精于真草篆隶,工于山水花鸟有关,深厚的书画涵养使他的刀法越发成熟,从而把紫砂作品推向新的高度。当然,篆刻名家陈辉所治“郭纪成、纪成制”印款,也为此壶增光添彩。
这把郭纪成手制、杨正新亲绘、龚展镌刻、陈辉治印的《春江水暖》满瓢壶,因强强联手,充分展现了海派文人紫砂的魅力,并为文化传承再续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