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胡杨映秋色(摄影) 摩梭人的高原红米 我的背带情 老  桥(外两章) 涛声打湿梦境幽 暗示
第13版:夜光杯 2023-11-25

暗示

邬峭峰

涉及心脏的生理指标剧烈异动时,心衰不是已经发生,就是紧随其后。此际,最短促的自救机会,或以秒计。意志意识意念临近崩溃,速以暗示平复自己,应是智选。合理的暗示,是自救过程不可或缺的前处理。它强抑慌乱,让患者于镇静之中,做出正确选择。

危急时分,人们常会弃用暗示。在居室内,患者往往会顺应本能,拼死向门的方向运动,意在挣脱密闭和召唤他人。临床观察表明,休克前的错乱、缺氧和羸弱,让患者较难实现由本能推动的求生企图。这就是为什么,心脏疾病猝亡者,多被发现于走道地面。表面看,他们的生命延续,似乎只缺少一次唤醒。然而,真正的要害,是情绪混乱致使行为混乱。

就本人而言,健康状态骤然失常的那几次经历,难以忘怀,也清晰记得暗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多年前,重游澳洲,某个周末,与几个老友的家庭一起去悉尼以东的曼利水库景区野餐。树荫下,铺妥一幅布毯,放上几样饮品和食物,情调就来了。有人开始做烧烤前的准备,几双灵巧的手,将腌渍一夜的粉红羊羔肉串上铁签,肉块的多汁口感,令人充满期待。

穿过从友邻烤炉飘来的孜然烟雾,五个中年亚裔男人向库边走去,十只白白的赤脚踏上一个木质亲水平台,准备入水畅游,我亦在此列。

风又暖又软,满裹多种花木香意,拂过蓝绿的水面,水面不动,厚重而清澈,清澈中不见游鱼;很快,我们就是其中的生物。在腾空入水的瞬间,我觉得自己似要插进一块巨型玻璃,下意识地准备迎击硬体,却撞碎了一池冰凉,指尖远未触底,气泡直去水面。

这片水域横宽五六百米,纵向千米。宏伟的曼利大坝在右侧远端,像在对五个渺小生命,作一次仪仗兵式的注目。

我正观察阳光穿透水面的晶莹,一股强大的冷流出现,冻感突兀。我想起一位原先学建筑设计的朋友,后来热衷于中医研究,他告诉我,任何时节,都应去足够暖的水中游泳,以免伤及心脏。数九寒天,你用手触摸过金属平面吧,比如铁门。铁门刹那间的冰感传导,会让你的手被激冷到自动弹回。身体乍入凉水,隔着薄薄的肌肉、脂肪和皮肤,心脏组织就如你的手触碰金属那样,会受骤冷的伤害。或许,你想用冬泳的例子来表达异议,但你能提供长期追踪冬泳者的健康数据吗?这种数据和非冬泳者对比,构成怎样的关系?你拿不出来吧?

这位既有工科实证思维,又有医学理论的同辈,让我无言。

曼利水库连绵的冷流群,比正常水流寒冷很多。我看见,朋友们都以自由泳行进,以此泳姿游长距离,是他们出国后受西人的影响。我以蛙泳向前,落后他们不少。又游了十分钟,仍未脱离冷流。

我的心脏部位毫无预告地出现剧痛。我的牙床不自觉地上下颤抖。人体悬空深水,突发心绞痛,让我想到死亡。手脚本该做出搏命逃离的蹬划,但心脏剧痛和畏死恐怖,瞬间搅作一团,四肢失控。我已呼叫不出声音。我要求自己镇静,用一秒钟时间摆脱慌乱。事后看,这就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暗示。

为了脱险,我能选择折返吗?人们习惯上以为,回撤总比继续前进更易降低风险;而这次若执意回撤,极可能踏上不归路。心绞痛由骤冷引发,刚才一路相随的冷流面积大,转身而逃,等于重返冷流核心,危险至极。我已游了六百米,前方四百米外就到对岸,距离短,消耗少。继续向前,也不无可能冲出冷流。逆本能而动,很不容易,我挣扎着,用半虚脱的状态游进。水域安静,只有我独自在和生死召唤对话。幸运的是,向前刚游出不到十米,水温倏然变暖,我放缓速度,让四肢顺流自由漂浮一会儿,心脏部位的痛感缓和了许多。

我是很难看地被朋友拖拉上岸的。他们以为,这是长期不锻炼的结果。朋友们又返回水中,我独自在岸边,慢慢绕行到出发前的树荫下,我坐在布毯上,裹上厚衣,喝下热茶,脸色不那么惨白了。

和同行者提及本次水中历险,是次日。

我有点像在自夸机灵或自诩命大,我并不介意这种误会。这几年,多位老友猝死于心脏疾病,我多次仰天而问,这些还年富力强的男人,当时究竟有没有不死的机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