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刚完成首轮演出的“新·国风”音乐剧《杨戬》趁热打铁开启二轮售票。短短两日,票房近半。数天前,“2023大世界基尼斯中国魅力榜·长三角国潮戏剧榜”揭晓,《杨戬》《刺秦》和《浮生六记》“金榜”题名,在这张仅十个席位的金榜上,音乐剧独占三元。
近年来,原创音乐剧“国风”盛行,年轻创作者纷纷将目光回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挖掘题材、汲取能量,注重传奇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当下表达,音乐剧舞台国潮风的关注度、影响力有提升,市场反响总体不错。
坚持自我收获信心
一周前,在城市草坪广场举行的演艺大世界5周年音乐会上,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经典唱段掀起全场高潮。这部诞生于2021年,聚焦厚重历史题材的音乐剧至今已上演92场,并计划明年进行百场冲刺。现场,当熟悉旋律响起,剧迷动情地跟唱。导演徐俊说:“坚持中国音乐剧走自己的路,这份信心是观众给我的!”
《赵氏孤儿》诞生于2021年,但启动却在更早的2017年,那时原创音乐剧还在探索阶段,市场规模未形成。2018年,徐俊先推出了音乐剧《白蛇惊变》,业内口碑不俗,市场反响却不如预期。但这次尝试坚定了他的信念——中国音乐剧一定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徐俊看来,“取宝”要有敬畏之心,“你的改编是否有现代理念的注入?在传承中国文脉的同时能否展现全新东方表达?取用一个珍宝,你的再创造要为它添彩,而不只是一味借光。”
跨界融合成就作品
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音乐剧《刺秦》首次公开展示剧中《长鸾宫》片段。京剧唱腔与音乐剧奇妙融合别具一格,当即就有演出商抛来橄榄枝。据制作人朱潇然透露,马来西亚槟城艺术理事会有意邀请该剧去演出交流,而美国亚洲协会则希望作品音乐能单独呈现。
音乐剧《刺秦》选择广为人知的“荆轲刺秦”的故事,重述“荆轲、高渐离、嬴政”三人关系的另一种可能。作品在爵士、摇滚、快板等音乐中汲取元素,并融入了京剧唱腔,作曲徒有琴以“五声音阶”为媒介,将民族音乐和流行乐器纳入编曲。
导演俞鳗文得益于深厚的戏曲文化滋养,她操刀的《刺秦》在舞台美学与表演细节上下功夫,要求演员“一个眼神都要传情达意、一个转身都需张弛有度”。在她看来,戏曲之于《刺秦》不是元素,而是基因。
同样注重从传统故事中挖掘新内核的还有音乐剧《杨戬》。作为剧伙音乐出品制作的“新·国风”音乐剧系列之四,该剧月初在上剧场首演反响巨大。半人半神的杨戬在人和神之间挣扎,渴望找到内心归宿。“燃”是观众最大感受,故事将杨戬拉下神坛,他身上投射着每个平凡人的不凡之路。
同样是从中国民族音乐中找到心灵火花,作曲张博用赛博朋克风结合传统民乐,去完成民族精神符码的转换——笛子、古筝、古琴等描绘了人间的烟火日常;高亢激越、铮铮森然的琵琶,凸显浴血奋战的杀伐之气;用电子合成器表现空灵虚幻的天宫景象。
从最初的《悟空》《南唐后主》到《南墙计划》《杨戬》,这群八零九零后的年轻人走上了国风原创音乐剧的探索之路。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