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6日 星期一
疫苗扩龄为女性带来更多保护 中医防治秋冬呼吸道疾病 全程守护心衰患者的“心”生
第14版:康健园 2023-12-06
预防关口前移 早期多通路联合治疗

全程守护心衰患者的“心”生

图IC

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万新发心衰病例,在25岁以上人群中,心衰患者高达1210万人,即每100人就有1.1人发生心衰。心衰预后不佳,患病5年死亡率高达50%,超过部分恶性肿瘤,如不进行及时规范治疗,将造成高昂的医疗支出和沉重的社会负担。心衰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心血管领域未被攻克的堡垒。将心衰的防治关口前移,刻不容缓。

落实早防早治措施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衰专科主任韩薇教授介绍,许多疾病或病因都会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心衰。其中,心肌损害和负荷过重是引起心衰的常见原因,如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糖尿病或服用心脏毒性药物(如抗肿瘤药物)已经构成心衰A期,也被称为心衰风险期。在这一阶段,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心脏功能出现异常。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相关健康指标的检查,如血压、血脂、血糖、BNP/NT-proBNP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心衰的疾病。

韩薇教授指出,感染、心脏病变加重、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劳累或者激动、治疗不当、使用心脏毒性药物等也是导致心衰的“帮凶”。不仅如此,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衰患者常常合并其他疾病,给治疗又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强调心衰A期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对于有效预防心衰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性。

识别与评估猝死风险

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风险,通常是由心脏功能严重衰竭或心律失常导致的。为了预防心衰猝死,关键是及时识别和管理风险因素。韩薇教授指出,要及时开展积极的风险评估。重要的是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或其他心衰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的人群进行筛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心衰常见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少尿,下肢水肿等,发病部位不同,导致症状和体征有所不同。根据心衰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临床上左心衰较为常见。左心衰以肺淤血和心脏排血量不足为主要表现,右心衰则以体循环的淤血为主要表现。此外,左心衰还可引起右心的负荷加重,继而出现右心衰,最终导致全心衰。患者要了解心衰的相关知识,在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等慢性病的基础之上,如果出现气促、乏力、咳嗽、腹胀、脚踝或小腿水肿等,要想到发生心衰的可能性,应立即就医。

心衰患者的内环境、水和电解质管理至关重要。离子紊乱能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应规律饮食,避免感染、腹泻、大量出汗等因素引起的离子紊乱。还应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寒冷、情绪应激等因素诱发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心律失常和猝死。

多通路联合治疗要趁早

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每经历一次心衰加重事件,心功能就很难再恢复至上一阶段,大多呈断崖式进展。因此,心衰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早期进行规范治疗,以期改善预后,延长生命。患者要改掉药物依从性差、自我监测不及时等问题。

心衰尚无法治愈。临床上对于心衰的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预防加重或恶化、减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为主要目标进行全面管理、综合干预。

药物治疗是心衰最常用、最基础的治疗方法。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可以帮助控制病情,减少风险。目前,心衰常用的治疗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ACEI/ARB/ARN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SGLT2i。既往研究显示,心衰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50%,但是应用四联药物后,心衰的5年生存率有望提升至74.9%。韩薇教授指出,心衰的发病包括多重病理生理机制,因此心衰应进行多机制、多通路治疗,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抗心衰药物,心衰患者的预后可能好转。

2022年首个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维立西呱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近期有心衰加重事件射血分数低于45%的症状性慢性心衰患者。药物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增强一种名为一氧化氮的信号分子的作用,从而帮助心脏功能的恢复。维立西呱每治疗24例患者能减少1例主要终点事件。虽然目前推荐采取多途径的药物联合治疗心衰,但是心衰五联治疗策略的关键在于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反应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和应用时机。

学科创新贯穿全病程

东方医院心衰专科是本市唯一的心衰重点专科,致力于心衰预防和综合管理以及心衰的干细胞和基因治疗,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心衰中心联盟“质控达标之星”称号。韩薇主任介绍,心衰专科以心衰的终末期和症状性心衰治疗为主,同时进行心衰的早期筛查,把心衰的治疗窗口期前移,从根本上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学科从心衰的发病机制、新药研发到终末期心衰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器械运用,已经形成贯穿心衰全病程的研发、诊断和综合治疗体系,系统全链条综合管理和防治心衰。

总之,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重视心脏健康,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健康课题。魏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