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稻田随感 山中杂色 拜厄特的签名本 深山藏乌石 “荡发荡发” 词作难为 那年应聘回上海
第14版:夜光杯 2023-12-14

那年应聘回上海

陈泽锋

我和妻子皆生于上海,上世纪60年代末离开上海奔赴江西,在那块红土地上工作生活了20多年,把青春献给了老根据地。等我俩40多岁时,双方父母都已步入暮年,常常疾病缠身。作为长子长女,很想返回老人身边照料他们,但是受当时的限制,从内地调回上海,简直比登天还难。

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为我们带来了福音。可是当时信息比较闭塞,不知道该通过怎样的渠道参与浦东建设。两年后,1993年7月,趁学校放暑假机会我俩回沪探亲。中旬的一天,傍晚时分我照例跑到小区的读报栏阅读当日的《新民晚报》。读着读着眼前一亮,原来在中缝看到了一份广告,大意是说:浦东新区即将在东昌中学举办中学教师公开招聘活动,先前已经联系过的教师请带好身份证和教师资格证书,届时前往应聘。这不正是我日夜盼望的招聘启事吗?我唯恐看花了眼,又跑到马路对面的邮电支局买了一份《新民晚报》带回家,把招聘广告读给家人听。躺在病床上的老爸喜出望外,不识字的老妈更是热泪盈眶,不停地唠叨说:“这下可有希望啦!”细心的妻子将这份广告看了好几遍,质疑:“人家针对的是事先已经联系过的人,我们从来没有联系过,怎么办?”“人家还要求应聘者必须带好教师资格证书,你把它留在江西家里了,这又怎么办?”我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决定抢在正式招聘之前,赶到浦东看看。

第二天一早,我俩赶到秣陵路铁路新客站,上了隧道三线。进入浦东地段后下车,打听,咨询,找到了位于浦东大道141号的、刚挂牌不久的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在这里才知道,负责招聘中学教师的机构叫作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该机构不在区管会内,暂时驻在花园石桥路的一家工厂内。我俩马不停蹄,又找到那家工厂。正是吃午饭的时候,简陋的办公室里没有人,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下周一教师招聘会,早晨8点,东昌中学,一号楼2至4楼,18个教室。切勿迟到!”毅然决定,下周一直奔东昌中学,主动应聘。

尽管事先没有同任何部门联系过,没有带来教师资格证书,但是手头有一篇即将在北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头条位置发表的教学论文《公开课的艺术》的小样,还有一本刚刚在《上海小说》杂志上发表的2万字的中篇小说,有了这两个“硬件”,还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吗?

星期一,我顺利地参加了招聘会。十天后,通过了面试和笔试,当场跟陆家嘴地区的某个中学签了约。九月初,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人事部发出了人才引进商调函,梦想终于成真。

往事已过去了30年整,弹指一挥间。心底里总觉得欠着《新民晚报》一份情。今天写上这篇文章,回忆往事,感恩那份刊登在中缝上的招聘启事,感恩《新民晚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