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美好(综合材料纸本) 年终盘点 海燕 伦敦瘦身记 成长的过程 云林画与云林鹅
第13版:夜光杯 2023-12-30

海燕

郑自华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是高尔基著名散文诗《海燕》的开头。

1964年的秋天,我刚升初三,语文老师让我们搞一次朗诵会。我是语文课代表,自然要积极响应。于是我到图书馆寻找资料,精通俄语的图书馆老师向我推荐了高尔基的《海燕》。一看就喜欢,没多少时间我就背了下来。在朗诵会上,当我背到朗诵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当时我热血沸腾,心跳加快,仿佛自己也变成了海燕。

初三的学生是最爱做梦的年龄,由于命运的不公,我的翅膀被折断了,我渴望能像海燕一样飞翔的愿望无法实现。几年后的轰轰烈烈运动中,很多人改名,于是“要武”“向阳”“爱红”满天飞。我拿着户口簿去派出所要求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海燕”,接待我的民警说:“哪有男人起女人的名字?”海燕梦破灭了,于是我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海燕的喜欢。当我拥有了精装的日记本,我抄录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海燕》,前面一页是毛主席语录,后面就是《海燕》,我将自己对海燕的感情投入到抄写中,因此字写得特别端正。

我从读高尔基的《海燕》开始,继而阅读他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尽管那时很多书都被列为禁书,我还是以各种方式偷偷摸摸读了普希金的诗,读了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等作家的小说,同时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从1965年到1978年的13年间,我读了390本书,其中翻译小说有215本,写了36本读书笔记。是海燕将我领进了文学宝库。

今年国庆期间,我去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参观,惊喜地发现“文化和友谊的使者——戈宝权诞辰110周年纪念展”中,有大量的戈宝权和“海燕”资料,那淡忘的记忆被打捞了上来。我在留言簿上写道:“我是奔着戈宝权的《海燕》而来。59年前的《海燕》影响了我一生。”

从展会中,我得知戈宝权翻译的著名散文诗《海燕》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早在20世纪40年代,戈宝权就翻译过这首散文诗。195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了这篇高尔基的名作后致信戈宝权,希望能根据最新用词习惯修订《海燕》译文,于是就有了1959年《海燕》翻译手稿,以及之后的多次修订稿。展品中,戈宝权翻译的三个版本的高尔基《海燕》译文手稿尤其珍贵。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古稀之年的我依然感受到了强烈的震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