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别把公共空间当“储物间” “三所联动”化解矛盾心结 80万只打火机藏普通货物箱欲出关 五星级酒店来电提醒“征信到期”? 购买经适房不影响公房同住人认定
第15版:新民法谭 2024-01-29
智能门锁引发邻里纠纷

“三所联动”化解矛盾心结

原本和睦相处的邻居,却因为一把智能门锁产生矛盾,甚至牵扯出陈年往事致使矛盾升级。

近日,家住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的居民陈先生和吕先生因纠纷找到打浦桥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朴,民警与双方沟通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吕先生家新装了一把智能门锁,智能门锁能与手机App相关联,具有远程通话、电子抓拍等功能,并可以抓拍“可疑”人员的逗留,并能保存照片或视频信息。

由于楼层结构的关系,陈先生每次回家经过吕先生家门口时都会被识别为可疑人员,陈先生觉得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他希望吕先生能拆除智能门锁,但多次协商未果,陈先生便用封箱带将吕先生的门锁贴了起来,双方矛盾由此升级,甚至将多年前的往事翻了出来。

原来,吕先生家之前装修,因排线时不小心将两户间的隔墙挖空,造成墙体摇晃,当时出于邻里和睦考虑,陈先生自掏腰包修缮了墙体。如今眼见对方不顾情面,陈先生便要求对方退还修缮款。

为化解矛盾,民警王朴启动了“三所联动”机制,将当事双方请进纠纷调解室,协调司法所调解员及驻所律师共同参与调解。律师根据《民法典》规定,解释智能门锁拍下的照片及录像确实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民警对陈先生贴封箱带的不妥行为提出批评教育;调解员则站在邻里和睦的角度劝吕先生在墙体维修费用上给陈先生一定程度补偿。

经过释法说理,当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吕先生拆除智能门锁,并补偿墙体修缮费用4900元,陈先生就自己的冲动行为向吕先生赔礼道歉,双方矛盾成功化解。

本报记者 潘高峰 通讯员 杨晓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