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利用“网络水军”引导舆论
俄军用无人机投放劝降传单
乌军炮弹里装填的劝降传单
从古至今,“攻心为上”被奉为兵家圭臬,心理战大行其道。放到今天,广义的心理战在世界每个角落进行,它不仅是委婉的信息传播,更是利用任何可能在敌方社会产生反响的信息,从而改变人的认知,继而兵不血刃,巧取胜利。而在激战正酣的俄乌冲突中,双方围绕心理战所展开的较量,更让其他国家明白——“心防是最大的国防”!
同一件事,各说各话
这场冷战后欧洲最大的军事冲突中,俄乌军方经常抓住同一件事发起心理作战,力图把对方钉在“撒谎”的耻辱柱上。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敖德萨港外的蛇岛被俄军攻陷,乌官方最初宣称13名守岛官兵全部阵亡,总统府宣布授予他们“乌克兰英雄”称号以鼓舞士气。但就在乌克兰媒体大肆宣传之际,俄电视台却公开乌方82名守军(不是13人)集体投降的视频,让乌舆论哗然。2023年底,瑞典一所大学对俄国防部公布的196份《每日战报》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每日战报》夸大乌军被摧毁的武器装备数量及官兵死亡人数,从不同角度重复报道占领区同一定居点的情况。乌方的《每日战报》同样夸大俄军的伤亡和战损情况。
更为人熟知的“真相打架”,莫过于俄乌相互宣布对方高级将领“死亡”,2022年4月,乌军总参谋部在社交账户上宣布在前线“歼灭”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后改口“重伤”),俄方播放视频和照片,证明格拉西莫夫仍正常指挥战斗。而在2023年5月,俄电视频道发布乌克兰军情总局(格乌尔)局长布达诺夫被“击毙”、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遭俄军导弹“斩首”等消息,扎卢日内只好在视频中出镜,6月20日,布达诺夫也在社交账户上刊登自己与外宾的合影,证明自己还活着。
多措并举,反复攻心
就乌军而言,在布罗瓦雷设有信息心理战中心,中心主要人员来自乌克兰的俄罗斯族,或有亲属在俄罗斯,他们与乌国内及原华约国家媒体关系密切,有足够多的“舆论枪手”与“传声筒”。该中心的常用战术不是自己下场制造信息由头,而是利用现成的题材进行炒作,比如利用俄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地方政权机关遇事反应速度慢、普通人容易轻信等毛病,给俄政府形象制造伤害。
俄军对心理战也非常重视。2014年以后,俄军组建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信息战司令部(55111部队),保障作战需求。2023年10月,社交媒体疯传乌克兰语短视频《最后机会》。画面中,一个乌军士兵正从掩体里发起冲锋,突然一颗子弹打飞他的钢盔,画外音说:“这就是你的反攻。”紧接着,画面切换到另一个乌克兰青年既不想化装成女人逃跑,又没钱贿赂征兵官,最后还是被抓到,在此情形下,投降成了最后的保命机会。视频最后,乌军士兵放下枪,举手投降。乌军认为这是俄心理战部队定制作品,它对那些意志顽强的乌军老兵来说起不到作用,但对刚上前线的“菜鸟”来说,却易使他们动摇。
除了时髦的短视频心理战外,传统宣传手段依然有效。俄乌军队都派出装有大功率扬声器的装甲车,声音穿透力高达5公里,用俄乌英三种语言广播,连外国雇佣兵也能听见听懂劝降要求。俄乌炮兵还向对方发射宣传弹,弹体内不填充炸药,而是装进成千上万张传单,上面有诸如“或者死亡,让家人痛苦;或者停止抵抗”等话语。有趣的是,交战方都摒弃了单调的白纸黑字劝降传单,比如俄军炮射的一种传单是1000格里夫纳纸币式样,呆在肮脏战壕里的乌军会出于好奇捡起来,上面一角写着“乌克兰卖给西方”的字样,传单正中央,是一个母亲号召乌克兰士兵投降。而乌军射出的一种劝降传单,正面印有俄征兵官员形象,伸出一只手像要与人握手,配文是“让我们进攻”,反面则写道:“我们等你(去当炮灰)。”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