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岁月静好安平泰(书法) 上海风情录 小磨子漫游记 除夕细雨好还乡 “大佬”过年 上海女人到底咋巴不咋巴
第11版:夜光杯 2024-02-08

“大佬”过年

施之昊

翻翻故纸堆,旧日过年的景象如此鲜活。

翻开《丑簃日记》,吴湖帆在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五日除夕夜有如下记录“为阴历除夕,终日未出门”。吴湖帆在这一天会晤了来访的张大千,并到对门冯超然处“谈片刻即归……诸事罢,取穆藕初前年所贻雪茄,吸半枝而睡”。其后有小注“此烟穆藕初仅赠十枝,据云为吕宋某人所馈,约每枝须值贰元许。余藏已三年,仅吸三枝,此第四枝也。因甚名贵,故记于此”。没想到一支雪茄竟伴随着吴湖帆的除夕夜,并写进日记中。

周劭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沪上执业律师,在东吴大学读书时与蒋纬国同窗,又是大收藏家张鲁庵外甥,所见所闻颇多,曾有不少掌故笔记存世,今天读来也是一份珍贵的史料。他在《雪茄趣闻》中介绍了卷烟与雪茄的区别,两者的原料都是烟草,就是制作方法不同。前者将烟叶切成丝加香料用机器卷成;后者相反,就是用原张烟叶手工卷成。“Hand made尤为重要,盛产雪茄的中美洲如古巴、洪都拉斯的人都有一手绝招,随便拈来一张烟叶,双手搓纳,不消片刻便制成一支粗肥的上好雪茄。世界上最知名生产雪茄的还有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那时还是荷属),各负盛名,鼎足而三”。他专门提到了产于马尼拉的头号“亨牌”雪茄,战前一元可买四根,之后就要二元一根,可见上面吴湖帆抽的雪茄价格高于“亨牌”。这个牌子的英文是“Alhambra”,取第二个音节,申人称为“亨牌”,颇得沪上大腕闻人青睐。渐渐的,人们就用“大亨”来指代这批人,至今“亨牌”雪茄早已匿迹而“大亨”一词成了地地道道的沪语。

周氏为浙江镇海人,所以记录的上海旧时过年风俗与“甬俗”颇近。他有小文《过年三名物》写的就是上海人过年餐桌上的三件美味。这三件东西讲出来足以能够引起我们上海人的“共鸣”。第一件是“鳗鲞”。家人不是因为嫌它胆固醇高,就是因为有疾病不能吃海鲜,于是我也受池鱼之殃,好些年没有尝到了。那时候包蛋饺、煎春卷,和手撕鳗鲞皮,干这样三种活儿的人就占满了小小的灶披间(厨房)。第二件是“奉蚶”,“奉”是它的产地,即宁波所属的“奉化”,同类的还有叫“宁蚶”或“鄞蚶”或讹作“银蚶”的。正宗的“奉蚶”恰好“十三楞”,不多不少。我最早读对“鄞”这个字是看到沙孟海先生的籍贯为浙江省鄞州区,“鄞”发音为“银”而非“勤”,这样才会有“银蚶”之误。据说“委座”在抗战期间蛰居山城,久久未尝故乡美味,日本一投降,第一架从沪返渝的专机上就是某“大员”给他呈上的“奉蚶”。第三件是“龙头烤”,这可能不是它的学名,但是一说我们就都明白是什么。当时因为出于保鲜的需要,这件美食晒时加重盐,其咸无比。我们家烧的时候又要加重糖,令其味美。这种烹饪方法听起来就十分不健康,难怪我已经数年不知其味了。今天食肆中有新鲜“龙头烤”,其肉极嫩,多为油炸,又非健康饮食者所能接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