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智慧快餐 绿阿姨 山乡擂茶 等一座园林醒来 被证实的记忆 小泽征尔北京逛吃记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4-03-10

山乡擂茶

周建新

春节长假,我们找了两处离上海较近的山乡民宿,过了几天隐居日子。返城后感到最值得回味的,还是那夜的擂茶活动。

民宿开在莫干山山麓的一座山坡上,四周竹林环绕、绿树掩映。管家是一位当地的中年妇女,一头短发,爽朗,快人快语。她告诉我们:“餐后8点,安排大家一起擂茶。”我们颇为期待。擂茶是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客家人的习俗,记得汪曾祺老先生在多篇文章中写到过,留下“与君安坐吃擂茶”的妙句。以前只是听说,还真从来没有体验过呢。

在管家的招呼下,客人们陆续来到餐厅,围坐在四五米长的木桌旁。每个位子前摆着一只大擂碗,碗里分别放了一根二十多厘米的小木棍。中间摆放着十多碟各式各样的食物,有炒熟的白芝麻、黑芝麻,花生仁、瓜子仁、荞麦、桑葚干、山药干等,当然还有必不可缺的茶叶。提供的是本地茶园采制的莫干黄芽,这种茶叶茶味浓郁,鲜爽甘醇。管家介绍说:我们每人面前的陶瓷碗,是老板花200多元一只从台湾买来的,经得起用劲敲打,木棍是用山上的茶树秆削的,结实耐用。

在管家的指导下,我们手捧陶碗,用小钢匙依次从不同的碟子里各取少许,然后紧握小木棍,用力捶打。一时间,室内响起一片“砰砰砰”“咚咚咚”的敲击声。由于前面相互间做了简单的交流,又是新春期间,大家说说笑笑,自然轻松。我们一边敲击,一边互相观看邻座的“战果”,还不时拿起手机记录这些瞬间。食物被逐渐敲碎,香气在室内弥漫开来,我们有了动力,加快了敲击的频率。等碗里的食物被敲成碎粒后,接下来的工序是研磨,即“擂”。用手中的木杵在碗底转圈圈,直到碎粒越磨越细,变成粉末。随着敲击声变弱,“滋啦啦”的声音又响成一片,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手里仿佛在做一件艺术品。

擂茶是一件体力活,男子手劲大,不一会儿就好,女子则较缓慢。尤其桑葚干,坚韧不屈,难分难解,需要反复敲击、研磨,并需在其他粉末掺和下,才会逐渐分裂、粉碎。一旦谁擂成了,就像完成了一项艰巨任务似的,放下擂杵,长长地出一口气,等待管家送上热腾腾的牛奶。将热牛奶倒入碗中,用木棍或汤匙轻轻搅动,直到粉末完全融入其中。由于内含磨碎的桑葚干,碗里茶汤“色如乳酪”,略带淡紫色,像小时候冲调的麦乳精一般,看这色香,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味蕾。开吃咯!茶汤入口,宛如一道细滑的丝绒,醇香、甘甜,回味无穷。

那一夜,屋外月牙如钩,繁星闪烁。这间偏居一隅的山乡小屋,满室飘香,其乐融融,灯光映照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捶打声、研磨声、欢笑声,深深地刻进我们的记忆。年节与家人在山乡擂茶,何尝不是让我们品尝到了一种别样的年味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