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在小林的漫画里青春不老 美食的背后是记忆和乡愁
第14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4-05-11

美食的背后是记忆和乡愁

本版图片 林帝浣 绘

林帝浣

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城市记忆的延续。近期,同时在广州和上海展出的“味在西关”漫画展,邀请了上海美食评论家沈嘉禄和广州漫画家林帝浣(小林)共同参与。通过他们的专业视角,深入探讨西关美食的历史与现状,展现美食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编者

身为一个广东人,对于美食的热爱几乎是天生的。这次创作的西关美食,是广州荔湾区的美食名片,其中有很多是大店名店,但是也不乏非常有趣的小店,这种饮食的生态,是广州美食最有魅力的地方。每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有探究的欲望,去寻找一些美食的“秘笈”,那么这套图,就有一点类似这样的“寻宝图”。当然,广州的美食远远不止我画的这一些,还有非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这组作品创作的时间非常少,前后大约花了一周的时间,因为当时我作为IPshanghai的首席漫画家要前往维也纳参加画展,所以,我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把西关美食吃了一个遍,有时候是一天吃七顿,还好西关美食的品类非常丰富,吃出“工伤”之外,还能略感安慰。

但是这些美食,其实有许多我是非常熟悉的,自己日常也会经常来西关的一些小馆子和家人朋友聚餐。这些食档也是我真心非常想推荐给各地朋友们的。

美食是一个我经常会涉及的主题,不仅仅体现在专题创作中,也表现在我创作的漫画中,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最朴素的愿望之一。何况在中国,吃本来就是一种体现情感的方式。我们每天在家吃饭,早餐、晚饭是家庭中互相交流情感的时候。和朋友久别重逢,也要以一顿大餐来表达思念之意。逢年过节,一家人更是要齐聚一堂吃一顿“团圆饭”。

饭食的种类,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无论是哪种,一餐饭,总是能表达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和交流的。

“吃了吗?”“吃点什么?”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关心方式。这种殷切的关心,是非常朴素的。我们也常常感慨“每逢佳节胖三斤”。所以,吃其实不是简单地说食物的味道、烹饪的方法、地域的差异,其实我们对吃的感情更加的复杂。有乡愁的滋味,有童年的回忆,有少年时的意气,我相信,每个人的记忆里一定珍藏着一些关于“吃”的记忆和场景。这些记忆是非常珍贵的,这种珍贵不仅仅是食材的,更是当时的情绪和心境的。“欲买桂花同载酒”,这种人生的况味,才是真正使得“滋味”绵长的佐料。

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热闹的烟火气的,无论在我的摄影作品中还是在我的绘画作品中,都有大量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记录,饮食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大类。这次的漫画展,除了我画的西关美食外,还选取了漫画中与吃相关的作品,包括亲情、爱情、友情,和“吃”相关的各种场景。

同时还要感谢黄天骥教授,他在《烟火广州,至味人间》一书中,梳理了食物与广州人的性格。因此我用“广州人,喜欢生猛,又有淡定的品性”和“包容,是广州人的精神之一”来做了两个专区。以“生猛海鲜”和“见素抱朴”蔬菜图来表现“生猛”和“淡定”的品性,用可容万物的“广东粥”来表现“包容”,这也是非常有趣的一次尝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