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五个新城”将高标准建设“未来学校” 更多科学家或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 金平蝴蝶“奶爸”来沪叙“蝶”缘 今年新开40所义务教育中小学 恐高不是怂,是真的身不由己
第5版:上海新闻 2024-05-11

恐高不是怂,是真的身不由己

上海科学家团队找到大脑处理高度威胁的“工作站”

当你爬在华山的峭壁上、行走在张家界的透明玻璃栈道上,抑或是站在东方明珠的尖顶上时,是否会不由得手脚发软、心跳过速、手冒冷汗?恐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发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早在几千年前,东方的《黄帝内经》和西方的《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就描述了人们因为怕高而产生的恐惧反应。那么,恐高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有些物种不受恐高的困扰?这些“有趣”的神经科学问题,至今还杳无线索。

寻找大脑中专门处理高度威胁的“工作站”,并找到克服恐高情绪的神经环路和调控方式,是个有意思的研究方向。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袁小兵/潘逸萱团队对先天恐高反应开展研究,发现小鼠大脑中的非成像视觉系统诱发了恐高反应。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小鼠实验各种恐高反应

研究人员先是基于人类的恐高反应和行为特征,成功构建了量化分析恐高反应的小鼠行为学范式。发现小鼠可感知到高度刺激,在开放高台上出现与人类相似的运动受限、降低重心、焦虑以及颤抖等行为表现。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抑制小鼠的外周前庭器官后,它们的恐高反应不降反升;而剥夺胡须介导的触觉,则并不影响恐高行为。有趣的是,小鼠仅在光亮处才表现出高度依赖的恐惧反应,而在黑暗处并无典型的恐高反应——表明恐高反应主要是由高处的视觉冲击造成。

大脑是指挥情绪的“司令部”,恐高情绪究竟如何产生?“研究过程中发现,屏蔽了与成像视觉密切相关的初级视皮层后,小鼠恐高程度无明显变化。”袁小兵介绍,“抑制与视觉信号直接相关的腹外侧膝状体(vLGN)到下游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神经环路后,小鼠恐高水平显著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成像视觉相关的初级视皮层在先天恐高中不发挥主要作用,而非成像视觉相关的vLGN-PAG环路是大脑中介导恐高情绪产生的重要“工作站”。“这说明高度刺激不需要更高等的认知中枢进行分析判断,就已经发动了。”袁小兵解释,难怪在高处时那种恐惧油然而生,不是“怂”,是真的身不由己!

发现抑制恐高神经通路

最有趣的是,抑制PAG脑区的活性也产生了强烈的恐高阻断效果,这种情况下,许多小鼠可以完全忽视高台上的危险,勇敢地爬下或跳下高台。这一现象提示vLGN可能并非传导高度危险信号的唯一“工作站”,可能还存在其他未知的脑区,共同将高度相关的危险信号汇聚到PAG,触发快速逃避性恐惧反应。

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条抑制恐高表现的神经通路,但脑内同时存在的促进恐高和抑制恐高通路之间有何交互作用还有待阐明。

“恐高是人类与生俱来远离危险的先天属性,但因恐高症引起的严重焦虑和回避行为会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增加高空作业时事故发生的风险。”潘逸萱告诉记者,“这项研究通过小鼠行为学范式的建立和分析,为探索恐高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开创性的思路和见解,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助力于克服恐高反应,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恐高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