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婚介消费“冷静期”,也是提升服务“考验期” 张佩宇  未来做新药好药需要更先进技术
第3版:要闻 2024-05-31

婚介消费“冷静期”,也是提升服务“考验期”

解敏

花钱购买婚介服务,可以反悔吗?近日,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联合发布了首个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指引,设立了3—7天消费“冷静期”退费制。

合规指引提出,“冷静期”内实体婚介机构门店一般不开展服务,征婚者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婚介机构一般应退还除已实际发生的合理支出外的全部服务费用。

虽然此次尚未将网络婚介平台纳入“冷静期”推行范围,但对于整个婚介行业依然具有“风向标”意义,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婚介机构的诱导消费、制造焦虑,致使征婚者盲目、冲动消费等导致的退费问题。

《2023年上海市婚姻登记数据》显示,上海全市初婚男性平均年龄30.6岁、女性29.2岁,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走进婚姻、走进家庭,在生活上同样有获得感,这也是特大型城市发展的一道课题。

古有“月老”“媒婆”,今有婚恋市场中涌现出的各种各样“婚介”,为单身男女搭建了相识平台,通过专业的匹配和推荐,帮助他们拓宽交友范围,提供相识、相知、相恋的机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一些婚介机构利用花式宣传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虚构优质“配对”资源,提供不真实或夸大的信息;推出昂贵的“婚介套餐”;部分机构甚至存在雇佣“婚托”,用虚假身份与消费者交往,以此来诱导消费者签约。

在良莠不齐的婚介服务市场中,不少消费者在冲动之下签订了服务合同,随后又因为各种原因后悔。消费“冷静期”的出台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3—7天并不长,但给了消费者一个重新评估和选择的机会,多一份冷静和理性,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从而客观评估婚介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让消费更趋理性。

对于婚介机构而言,消费“冷静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提升服务水准的“考验期”。在“花花世界迷人眼”的婚恋市场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不仅仅靠营销、煽动,追求快速配对和签约,才能吸引用户、留住客户。

我们也应看到,消费“冷静期”并不是万能的。要想发挥应有作用,还需加强推广和普及,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用好这一制度。此外,严格的日常监管和通畅的维权渠道也必不可少。急功近利换不来企业机构的长久发展和市场的良性循环,脚踏实地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才是长久之道。

网购“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规则早已深入人心,继预付卡消费、医疗美容消费、健身卡消费后,如今又加入了婚介消费“冷静期”。设置多样化的“冷静期”赋予了消费者后悔的权利,让消费者更有底气,也为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增添了动力。相信在这一制度的推动下,能让更多诚信经营的婚介机构走到前台,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让“脱单”路上的年轻人走得更自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