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曾家岩周公馆  彩墨 相思绿荫天涯远 时尚钟点工 儿童场 治愈一切的良药 “我以为” 始共春风容易别
第14版:夜光杯 2024-05-31

“我以为”

汪艳

买了两瓶精油,一瓶黑盖、一瓶白盖,然后随手拿了一瓶送人。两天后想要拿来用时,无论如何翻箱倒柜,都寻而不见我那记忆中显眼的白色盖子,只好无奈作罢。直到数周之后,不经意发现一瓶置于镜柜显眼位置的黑盖精油——哦,原来我留下的是黑盖的,难怪那个“我以为”的白盖瓶子恁是找不到呐。

我也常常在家中翻找“我以为”拿出眼镜盒的墨镜,而罔顾那乖乖地躺在我眼前镜盒里的墨镜、不翼而飞地贴合在银行卡后面的身份证、“我以为”已经摘掉了标签、其实仍然被标签包裹的U盘……很多的“我以为”,让我看不见就在自己眼前的、让我苦苦寻找的物件。

当我们给某个物品贴上了“我以为”的标签,就直奔那个与实际并不符的“我以为”而去,错失了物品本身。

与人与事的相交也会因为种种的“我以为”而被遮蔽了双目。

网上有位妈妈求助:她觉得孩子没有吃饱饭,就用了十几种不同的问句来说服孩子再吃点,但是孩子始终就以一句“我饱了”来回应,如此又让她更加担心孩子是否出了心理问题。

仅就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我不得不说:为妈妈也。这位妈妈的“我以为孩子还饿着”激发了两个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风起云涌的互动:孩子用他表面平静、实际愤怒无比的情绪对抗着妈妈的“自以为是”,而妈妈执拗地待在她的“我以为”中,不愿意看见、不愿意相信孩子的表达,接着又陷入更加令人恐慌的“我以为孩子心理出问题”的担忧中——这样的“我以为”对于亲子关系有极大的杀伤力。

很多时候,我们就陷入这样的“我以为”中:“我做的都是对你好的”“我觉得你这样就是在针对我”“我觉得你不在乎我”……很多的“我以为的真相”,阻断了我们和他人交流的机会,或是即便交流也让我们停留在自己的以为中、看不见也听不进他人的表达。

老公稀罕麻将——我们以前经常为了麻将争吵不休,他口中向我表达对自己沉溺于牌桌的歉意、不安,我曾经以为都是借口、是托词,这种对他歉意的“我以为的解释”让我更加愤怒。但当我愿意放下“我以为”,愿意相信他的歉意是发自内心时,那种愤怒的感觉首先就消失了;在我把自己救拔出愤怒的同时,我也能看到了他更多的、曾经被我忽略或是不以为然的歉意,比如,更多时间的陪伴、包揽更多的家务活以及更多的自我约束。

小孩进入大学之后,我曾一度担心小孩心系游戏而扰乱正常的作息,常常叮嘱他要早睡早起,安心学业。人家经过了几年的大学生活,把自己的饮食起居安排得妥妥当当、相当规律,我看到他被选为一班之长、顺利进入实习阶段,现在实习的闲暇竟然孜孜不倦开始阅读书籍,并且听闻他已经拜读了好些好书,不觉庆幸自己之前恰如其分地约束了自己的言语、没有干扰他的成长进程,虽然貌似是出于天高皇帝远而无奈地放手,实乃聪慧之举。

有时候,相信对方能够选择对自己好的方式去行事为人,然后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这样对方也能够学着去信任他人、顺便还能看见他人好的地方,学会去欣赏和引为己用——这叫作以生命去影响生命。

对待身边的人或事,不再“我以为”,而是选择不带成见地去相信——相信你能够做出适合你的选择,就如我相信自己也切实地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然后,我们携手成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