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广告 伊朗启动总统候选人登记 印度比哈尔邦两小时热死16人 以方提出加沙停火“路线图” 坚决反对美向“台独”发错误信号 携手“2024上海夜生活节” 浦发信用卡助燃夜间消费热潮 AI开始“抢饭碗” 翻译配音行业受冲击
第7版:国际新闻/专题 2024-06-01

AI开始“抢饭碗” 翻译配音行业受冲击

AI抢走工作正成为现实 图GJ

是否担心人工智能(AI)“抢饭碗”?近来,翻译和配音员正对此越发担忧。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出版界的翻译人员和配音员正遭遇大幅“工作降级”,人工智能似乎一夜之间“偷走”他们的工作。从事翻译工作的卡皮西娜说:“打给我的电话开始变少了,我往常合作的两家出版社告诉我,他们将转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而在有声读物和音视频作品方面,配音员同样面临相似的问题。

尽管人工智能的作品尚有不足之处,从业人员仍感到忧心忡忡,有的甚至已考虑转岗。而业内是否会出台针对人工智能的共同原则和法律规范,值得关注。

趋势难以阻止

上周,美国知名影星斯嘉丽·约翰逊公开批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模仿其声音并用于最新发布的大模型中,而此前她刚刚婉拒了该公司的配音邀请。openAI则否认借助人工智能模仿她的声音。真相暂时难有定论,但显然,人工智能模拟人声的技能正在冲击配音员的岗位。

来自澳大利亚的自由职业者弗里茨为视频网站“优兔”配音,“生意一直很好”。然而最近,他发现自己的声音出现在没有参与的项目中。他感到沮丧,但并不惊讶。

“在过去的几个月,我的工作量下降了90%。”弗里茨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语音克隆技术,他已经开始失去工作。“与我合作的一家公司说,他们曾考虑先录制原始音,然后用人工智能技术转换为澳大利亚口音。”

一些配音员说,人工智能“抢饭碗”的趋势很难阻止,而他们作为普通人,无法与人工智能公司抗衡,也难以获得法律保护。

配音员莫特洛克称,声音被盗用让他感觉被侵犯。“有人在我不知情、不同意或无法选择的情况下拿走了我的一部分并使用了它……我无法告诉你这种刻骨铭心的感受。”但他对此无能为力。

伯特在配音行业工作了15年,如今他的收入锐减40%至50%。伯特对自己学生的未来也感到焦虑,“我不知道这个行业还剩多少年。”

翻译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英国作家协会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翻译人员因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失业,超过40%的翻译人员表示,他们的收入因此减少,超过四分之三的翻译人员认为新兴技术将对未来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公司大幅减少此前合作的翻译人员,只留下一小部分审查并修改机器翻译的内容。还有一些译作则注明完全来自人工智能翻译,并附上原文链接。

出台规范措施

相对外交、商务等正式场合以及现场活动,文学翻译、配音等幕后工作更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有人将这批从业人员称为“人工智能革命的早期牺牲者”。对于他们的就业危机,业内各方也有纠结,出台一些措施规范人工智能的运用,但成效尚待观察。

比如,不少出版商就有点矛盾,一方面想要保护翻译人员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想借助人工智能来降低成本。英国作家协会则希望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者承诺采取获得同意、支付薪酬和保持透明度等措施,并呼吁政府强制执行。

业内人士强调,除了对语言的掌握外,文学翻译还涉及创造性的才能。法国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海外部负责人安娜·米歇尔指出,在英国出版社最新起草的合同中,要求翻译应该由人而不是机器来完成。法国文学翻译家协会希望在合同中增加一项条款,保证出版社不会使用人工智能进行预翻译。

在声音创作领域,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英国公司DeepZen通过录制不同配音员的声音创建了一个数据库。公司总经理泰伦·卡米什表示,他们已经和配音员签署了许可协议,承诺公司每次使用这些声音时,都将支付版税。在法国全国出版业公会负责人雷诺·勒菲弗看来,人工智能不会被禁止,但对于它的使用,各方需要保持透明度。

本报记者 王佳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