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打开一扇窗 光影里  非遗明珠更亮了 老字号增色添彩
第11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4-06-04

光影里 非遗明珠更亮了

非遗传统戏曲电影展映在沪举行

6月8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由上海市文旅局、市电影局指导,市群艺馆、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传统戏曲电影展映活动”日前在上海百美汇影城(静安嘉里中心店)拉开帷幕。6月2日至6月9日,在上海国泰电影院等10家影院,将展映京剧电影《贞观盛事》《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昆剧电影《邯郸记》,沪剧电影《敦煌女儿》共五部影片,向更多观众展现中国非遗中的明珠——戏曲的独特魅力。

传承戏曲艺术

此次参加展映的影片均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包括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和提名奖、日本冲绳国际电影节“最受欢迎外国影片”奖、日本京都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受尊敬导演”奖、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艺术贡献”奖——金鹤奖、中国·加拿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

众多参演电影的表演艺术家前天也都来到了启动仪式现场。已经80岁的京剧名家夏慧华动情道:“感谢电影工作者把我们的表演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让后代、青年有机会多接触戏曲。”茅善玉说:“沪剧《敦煌女儿》是上海沪剧院多年来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创作而成,而从舞台到电影后,也开创了沪剧发展的新局面。”京剧名家关栋天则向观众呼吁,要看商业大片,也要看戏曲电影。

吸引年轻观众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905年戏剧电影《定军山》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可见戏剧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滕俊杰导演和团队通过10年的持续努力,让传统戏曲电影焕发新生,也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专业赛道,让上海成为了全国戏剧电影的高地。滕俊杰表示,创作大环境和各界的支持,以及艺术家们的努力、国风国潮的流行,都让戏曲电影有了“生逢其时”的感觉。他还表示,戏曲电影的创新不会停止。“传统的戏曲电影一直在探索利用电影新科技的各种可能,包括此前的3D、4K、8K等,吸引年轻观众。接下来我们会把人工智能纳入进来,包括京剧电影《锁麟囊》。”

据悉,由滕俊杰执导、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担纲主演的8K全景声京剧电影《锁麟囊》已经制作完成,将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相信这部电影里呈现的纯正程派艺术和独特视听效果,及所蕴藏的济困行善、知恩图报的中华传统美德会感染观众。我们有一些和舞台上不同的尝试,但是戏曲的魂都在、意蕴都在,且有所升格。”滕俊杰说。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