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潮植 374台电梯装上“梯控系统” 初夏的光与影 去百代小楼听“最上海”的声音 24小时书店“长情陪伴” 3年老读者“以粽相谢”
第7版:上海新闻 2024-06-11
国歌嘹亮、琴声悠扬、沪语软糯……

去百代小楼听“最上海”的声音

提到徐家汇源景区里的砖红色百代小楼,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制吧?在这座音乐艺术的宝库、声音记忆的殿堂里,经典的可不止这一曲。端午假期正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不少对百代小楼和音乐史感兴趣的市民,跟着电台的沪语主持人和上海滑稽剧团演员走进小楼,在软糯的沪语讲解声中,重温经典老歌、街头叫卖等充满历史感的声音。在这些不同特质的声音中,谁是最经典、最优美、最好听的,参观者难以取舍。但它们,都是“最上海”的声音。

正如这场“老唱片里的上海声音·艺术对谈沙龙”介绍的,人类记录声音的历史不过100余年。自唱片发明,一切转瞬即逝的声音才能被记录、复制、传播。百代小楼正是中国首家唱片制造厂诞生地,中国唱片生产的历史在此开启,百代公司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规模最大的唱片企业,灌录发行的唱片涵盖戏曲、电影插曲、流行歌曲等众多领域,深受乐迷喜爱。在沙龙开始前,上海广播节目主持人司徒纯纯和上海滑稽剧团演员阮继凯用上海话导览,带领参观者在小楼里循迹探音。

有别于人们印象中的留声机,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的第一代GEM蜡筒手摇留声机有一个像喇叭一样的出声筒——在百代小楼,“年龄”119岁的蜡筒手摇留声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此基础上,德国发明家埃米尔·贝利纳用平面圆盘形的唱片代替大圆筒,发明了唱盘式留声机。在第一代蜡筒手摇留声机旁边,工作人员打开一台美国造的维克多箱式唱机,经过好一番手摇发动,大家欣喜地听出,老唱片放的是吕瑞英唱的越剧。旁边的墙壁上,有一张名为《洋人大笑》的唱片,那是19世纪末法国人乐浜生(E.Labansat)在南洋桥(今上海西藏南路方浜路一带)设摊播放的唱片,靠着“10文钱听一次”的滑稽内容,乐浜生得以发家致富,于1908年创立“柏德洋行”,成为法国百代公司(Pathé Frères)的在华代理商。

百代小楼里,经典好声音远不止这些。从母版唱片中传出的《义勇军进行曲》首个演唱版,“抱真·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特展”上电钢琴自动播放的贺老名曲《牧童短笛》,由美国歌手Frankie Laine翻唱的中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流行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每一曲都蕴含着力量与感动,成为这场徐家汇源景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活动带给人们关于声音的美好记忆。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