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开启喷雾降温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夜晚到湖畔纳凉也是不错的选择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本报讯(记者 马丹)近日,副热带高压强势发展,南方地区气温“火力全开”,不仅白天热得疯狂,夜间也是热浪凶猛,“日蒸夜煮”全天酷热不下线。8时,江浙沪“霸屏”全国高温排行榜前十,其中,上海三个站点位列其中,网友调侃“包邮区”要改名“包熟区”。
今天上海气温的攀升劲头和昨天不相上下,7时35分,上海的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早早“报到”,8时多,气温轻松突破35℃的高温线,连续第三天冲击40℃。截至今天,今夏的高温天数已达24天,7月28日开始的第三轮高温热浪天气已高温“七连击”。
“热穹顶”是“祸首”
为什么最近包括上海在内的江浙沪地区高温超长“待机”?气象专家解释说,这和近期副热带高压强势且稳定有关,在它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热穹顶效应”。热穹顶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高层大气热高压在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动,高压与附近低压之间的大气环流形成了稳定的“Ω”,高压就像个罩子一样把热空气盖在热浪发生区域。与此同时,这个热穹顶还阻止了冷空气进入其中,使得穹顶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引发热浪或超级热浪事件。因此,在副热带高压系统主体核心覆盖下的江浙沪地区就成为了此轮高温最强、最持久的核心区。
据预报,未来10天,上海仍将维持高温酷暑天气,明天的最高气温仍有可能接近40℃,下周高温依然“常驻”,只不过火力会稍微小些,最高气温回落到38℃附近。
提防“夜间中暑”
白天炙烤,晚上焖蒸,哪怕到了晚上九十点钟,气温也都在30℃以上。据监测,今天上海的最低气温达32℃,开启了“996”的连轴热模式,也让中暑气象风险一直维持在最高等级“极易中暑”。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的健康气象专家说,夏季里,人们往往会忽视夜温的风险,认为天黑之后必然就凉快了,但实际上,中暑不分昼夜,夜温高还会带来“叠加效应”,增加中暑风险。
数据显示,除了众所周知的日间高温(最高气温≥35℃)显著加剧中暑风险外,当夜晚气温较高(最低气温≥27℃)时,中暑风险也很高。“尤为值得警惕的是,当白天和夜晚都很热,即白天最高气温攀升至35℃以上,同时夜晚最低气温亦不低于27℃时,中暑风险将急剧攀升,远超单一时段热环境的影响。这种‘全天候高温’模式在上海十分多见,年均出现天数高达21天,且呈现出显著的逐年增多的趋势,成为市民健康的新挑战。”专家提醒,遇到极端高温天气,市民尽量减少10时到16时的户外活动,如果夜温偏高,也不宜在夜间开展夜跑、夜骑等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