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江宁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变身为上海小囡“暑期乐园”,从0岁的幼儿到10多岁的小学生都能在这儿找到自己的乐趣,也为周边居民破解暑期带娃的难题。
昨天,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政府开放月”启动,首场“每月一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宁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阅读“引进来”“走出去”
五彩斑斓的绘本、柔软舒适的懒人沙发、宽敞明亮的阅读区域……步入位于服务中心2楼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空间,温馨而充满童趣的气息扑面而来。6岁的婷婷正在窗边的沙发上津津有味地读着绘本。她的爷爷说,最近她每天都吵着要来看书。“和家里的绘本相比,这里的书从品种和数量上都更丰富,孩子特别喜欢。”
街道图书馆负责人朱宇翔说,为了吸引更多元的读者群,街道图书馆有意识地调整了图书结构,增加儿童绘本的比重,目前亲子读物已经占到总借阅量的46%。同时,“国风好少年”沉浸式亲子阅读品牌活动通过“阅读+体验”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浸润式教育等引进图书馆。据了解,上半年,静安区已完成7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2025年末将实现14个街镇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全覆盖。
“爱心暑托”增加文化底蕴
和阅读空间里静谧的环境不同,位于中心5楼的爱心暑托班里欢声笑语,街道辖区里的小学生们享受着多样化的专题课程。志愿者巧妙地将“红色非遗”文化、奥运知识融入教学之中,并带领着孩子们开展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空间。
静安区正积极探索公共文化建设新路径,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入课后服务,打造“行走的课堂”。暑托班就结合江宁路街道的红色文化和历史建筑特色,为每位同学发放了《记忆江宁》绘本。这些绘本不仅讲述了江宁路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还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为建筑涂上色彩,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宝宝屋”建设升级迭代
除了大孩子,0岁以上的宝宝也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作为上海首家宝宝屋,江宁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宝宝屋不久前还进行了升级迭代,提供了丰富的运动、游戏及生活体验区,两间温馨别致的室内教室“融融活动馆”“暖暖活动馆”吸引了众多家长的关注,而教室外的“亲亲竹园”,则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发挥创意的乐园。
据介绍,静安区已建成的23家宝宝屋以各种形式嵌入社区,今年上半年提供了12000人次的公益服务。“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优化调整宝宝屋的布点,打通科学育儿进家庭的最后一公里,将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广大家长。”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上海已建成260多家“宝宝屋”,中心城区已实现每个街镇至少一个“宝宝屋”,部分需求大的街镇设置三到五个宝宝屋。实习生 徐一白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