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绮罗香·访江海博物馆 溪山春霁(中国画) 外婆泡饭 原点和时间 一条狗的星辰大海 村长哥哥 策展老朽胡言 杜甫的抉择
第15版:夜光杯 2024-08-07

原点和时间

小饭

如果现在要我说什么是一个作家最需要的,我会回答:原点和时间。

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改编自刘庆邦老师的小说《神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读者总以为刘庆邦老师生活在矿井之中——不然怎么会写出那么“黑”的故事?当然这不是实情,作家只是拥有相关生活经验。前几天我问刘庆邦老师,为什么你总是写煤矿,是因为方便吗?是因为偷懒吗?他呵呵一笑,摆手说不是。我们都知道刘庆邦老师非常勤奋,文学期刊的常客甚至是劳模。随后刘庆邦老师严肃地说,每个作家都要有自己的原点,也可以说是你出发的原点。难道你没有吗?

有,谁还没有故乡呢?谁还没有童年呢?如果没有咱们也能编。马尔克斯笔下布恩迪亚家族的故乡马孔多小镇就是个虚拟的设定,福克纳“邮票大小”的故乡——约克纳帕塔法县,也是作家考验读者“语文”水平的手段:Yokna意为“土地”,“patawpha”意为“犁开”。莫言的高密乡已经“举世闻名”,而苏童的“香椿树街”经常会被另一些粗心的读者,比如说我,记成“香樟树街”。但说从原点“挖矿”这件事,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好。这当中还有别的秘密。

有次在北京学习,言谈之间,来自青海的同学张旻惊讶于我怎么会有农村的生活记忆。他说,上海怎么也有农村?我微微一笑。我的故乡康桥在上海外环外一公里。以前确实是农村,周围全是农田河流和树木,现在全是工业医学高新区——如果能把三十年前我那双眼睛和今天所看到的有关家乡的一切做对比,可谓天翻地覆。我几乎所有儿时的朋友都成为了拆迁户,而我没有。命运如此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如果老家没有拆迁,那么童年记忆就会保存得更完整。那幢三上三下、白墙黑瓦、占地三百平方米的农房是我写作的矿藏。回忆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不光是对作家而言,对所有人都是如此。只是对作家来说更是如此。

下面是我接受的另外一堂文学课,讲的是时间对于故事的意义。

很多年前,我和上海的评论家吴亮先生一起喝茶,喝到深夜(因此也可能是喝酒)。早上四点半天光微亮,我们要分别。吴亮老师忽然抓着我的手,对我说,小饭,今晚发生的一切你先不要写。我说,好。吴亮强调,答应我。我说,说话算话。但五年后可以写吗?我问吴亮老师。他说好,就五年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