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桥洞下方空间沦为垃圾堆场 上海虹桥站 打车载客为何都说难?
第8版:帮侬忙 2024-08-22
乘客反映打出租车体验差,驾驶员抱怨等候时间久

上海虹桥站 打车载客为何都说难?

蓄车场内停满出租车

仅有一人等车时,也没有车

乘客队伍越排越长,队尾延伸到了候车厅 本报记者 陈浩 摄

乘客排长队,但看不见一辆出租车

近期,多位乘客向“新民帮侬忙”栏目反映,在上海虹桥站打出租车,要排队半个多小时;而与此同时,出租车驾驶员也在抱怨,排队进站2个小时才能载上乘客。驾驶员拒载、黑车营运等现象又有冒头。人等车,到底是“人多车少”,还是“人少车多”?市民亟盼管理部门在更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

出租车接不上

乘客越排越多

外地乘客刘小姐反映,乘坐高铁抵达上海虹桥站,因为行李多,下高铁后就沿着站内标识,直奔出租车上车点,但候车队伍有点长。“现场虽然有管理人员,但队伍挪动得很缓慢。据我观察,主要是出租车数量少、进站慢导致的效率低。”

8月16日,记者在虹桥站看到,出租车指引标识清晰,高铁乘客到站后,很容易分别从几处通道进到位于地下的出租车上车点。记者分别尝试走“2(南)”和“1(南)”标有出租车标识的通道,最终走进的是同一个地下通道。

该地下通道由单向3条机动车道组成,长度约有500米。但乘客只能挤在一侧的人行通道上排队,连绵的不锈钢护栏仅设3个上车口。地下通道单向通车,供出租车空车驶入,载客驶出。

现场,候车的乘客仅有三四位,待他们一一打车驶离之后,陆续赶来排队的乘客也稀稀拉拉略显冷清。但当仅剩一位乘客的时候,通道内竟连一辆出租车都没有。好在继续等待约1分钟,就有出租车驶进地下通道上车点。这不免让人疑惑:没什么人排队,怎么还要人等车?

很快,更大的考验来了。随着有高铁班次进站,一波乘客出站后,纷纷涌向通往“1(南)”出租车上车点的候车区域。排队的人数很快就达数十人,记者来不及细数,队伍已拐了个弯,一直拖到了大厅。尽管候车区域还算宽阔,但乘客已排成“蛇形阵”,几番“折叠”,将候车区塞满。

记者在现场看到,乘客虽陆续有序上车,但去化的速度仍明显跟不上队尾在不断延长。地下通道内,一辆辆出租车在排队停靠,每波车辆一般不超过五辆。在依次停靠、发车途中,还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断档”情况,前车已走而后车接不上。而乘客越排越多,他们翘首以盼,有时出租车却一辆都没有,不知是卡顿在乘客视野之外,还是“人多车少”?

记者分别观察3个上车口的情况,基本如出一辙,道宽且长,但车辆并不多。“就不能同时多放些车下来吗?”排队的乘客不断在抱怨。

出租车并不少

接乘客耗时多

如此重要的交通枢纽站,出现“人等车”的情况,难道真的是出租车太少吗?的姐李女士反映,她常去虹桥站等客载客,这个过程往往要耗费2个小时,“甚至要花更多时间”。8月16日当天,记者紧接着又跟随李女士的出租车实测,发现虹桥站蓄车场内的出租车,其实“很多”。

李女士载客到达虹桥站出发层(南),送客下车时间是14时14分。随后她驾驶出租车,前往虹桥站地下通道乘客上车点载客,中途需进虹桥站的蓄车场。

在驶往蓄车场(南)的一段高架上,一路堵堵塞塞,车行极慢。排队龟速行驶的满眼都是出租车。在高架的弯道处,记者居高临下看到,蓄车场内停满了出租车。当李女士驾车抵达蓄车场时,已是14时43分。从出发层到蓄车场,约600米的距离,出租车足足开了29分钟。

蓄车场分为A、B两片停车区域,每片区域各划分了约10条车道。车辆依次排队。此时广播正在播放:“A区正在放车,请您听到广播后,速回停车位,做好运营准备。”

“A区放完,再放B区,至少要半个小时。司机可以休息一会儿,上个厕所,甚至去餐厅吃个饭。”李女士的出租车停在B区,等到B区放行,车开到地下通道入口处时,已经是15时36分。她讲,每次来虹桥站送完乘客,再接到乘客,花两三个小时是常态,即使周五乘客多,上车速度快,也要等上一个半小时。

打车载客都难

建议疏堵结合

记者体验之后,情况已渐渐明晰:在乘客打车排长龙的背后,并不是出租车辆少,而是出租车流动效率低。

记者在社交媒体看到,反映虹桥站打车体验差的乘客不在少数。“大包小包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才坐上出租车。”“老实了,再也不在虹桥站排出租车了。”“宁愿多走几步去打网约车……”还有乘客上传排长队等车的照片,并分享经验,走出虹桥站再打车。

上述情况的出现,更是催生了虹桥站的“黄牛”和“黑车”。当乘客走出高铁站的出口,有时就有一些人紧盯大包小包的乘客,拉他们去坐“黑车”,价格往往较正规出租车翻倍。

而与排队的乘客相比,出租车司机也很郁闷,因为要等待两三个小时才能接到客人,不能拒载,“一路骂骂咧咧”的事时有发生。微博有不少这样的网友评论,“距离目的地仅3公里,金女士接连遭遇拒载、绕路。最终主动向司机支付了100元补偿性车费。而出租车打表价仅需22元左右。”“虹桥站坐出租车,司机态度极差,拒载。”“遇到一个超凶的司机,感觉下一秒要打人了,现在还心有余悸。”

有着十多年出租车营运经验的李女士认为,要提高虹桥站内的出租车流动效率,绝不能“人等,车也等”,而应疏堵结合,让“车等人”,乘客即到即走。

她和其他出租车司机建议:充分利用地下通道空间停放出租车,让更多车辆驶进地下通道候客;增加乘客上车口,提高上客效率;上客方式改为从前往后上车,车动人不动,人动车不动;每个上车口都要加强管理员引导和现场管理;通过信息大屏及时发布信息,减少出租车堵塞等候的时间,更精准地安排蓄车场车辆及时驶进地下通道,快速载客驶离。

上海不少大客流的场所能做到出租车驶入“上客点”后即载即走,全程基本不停。“提高虹桥站的出租车流动效率,还有很大空间可挖。”李女士希望管理部门多借鉴一些好的经验,改善乘客打车上客点的管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乘客,感受虹桥站不一样的速度。

8月21日,记者将虹桥站出租车上客点“人等车”现象,向虹桥应急响应中心作了反馈。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旅客平均等待出租车的时间约20分钟,但高铁抵达高峰时段会排到40分钟;虹桥站南北两个蓄车场各有约800辆车,经过诸多措施的优化,目前每小时最高发车数已提升至近1800辆;出租车在站内拥堵还要考虑外围道路的交通情况;但对于上客点仍有“人等车”现象,将与现场管理单位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研究提升通行效率的空间。对此,“新民帮侬忙”也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陈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