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员在比赛中拼抢 记者 张龙 摄
阳光、草地、欢笑……昨天在上汽浦东足球场外场,上述这些词汇,因为2024第39届“海港—上汽”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全国交流赛而集合起来,在夏末的申城,演绎出一曲特别的“绿茵三重奏”。
发力声
与赛区预选赛相比,上周开启的“晚报杯”全国交流赛节奏更快,竞争也更激烈。为争取拿到更好的名次,来自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江苏南通、浙江台州、安徽黄山以及东道主上海赛区的16支男女足队伍竭尽全力。
下午3时走在浦东足球场二层的平台上,老远就能听到“砰砰”声,这声音来自正在“白玉碗”外场奋战的球员一脚脚铆足全力的射门和解围。走到外场的入口处,脚背发力后与皮球接触的砰砰声越发响亮清晰:1号场地的守门员刚竭尽全力开出一个远距离门球,2号场地里的前锋一脚远射稍微高出门楣,皮球重重砸在场边的铁丝网上……见此情景,端坐在裁判席的几位候场裁判笑着说:“今年的选手看起来干劲十足,是不是应该让组委会多备几个足球,以防意外?”
呼喊声
虽然在中场休息时不断提示球员要合理分配体能和力气,但在“晚报杯”全国交流赛的场地里,不少教练并没有“以身作则”,一场比赛下来,不少教练的嗓子都喊哑了。
“注意,我们在防守的时候要逼得更紧一点,尽可能不要给对方射门的机会!”上海市大同中学队的主教练邵磊指导眼见球员在场上略微有些松懈,赶紧走到场边大声提示。直到终场哨音响起,拿到满意的结果后,邵教练顾不得庆祝,他赶紧转身跑到教练席拿了一瓶水,一口气喝了大半,“比赛期间不觉得,赢了球精神一放松,才感觉到渴。”
更有意思的是,“晚报杯”上的不少教练都会“留一手”,非关键时刻采用普通话强调细节,到了决定胜负的时刻,就会不约而同开始“加密通话”:喀什队伍用维吾尔语、日喀则球队说起藏语,南通赛区代表队的朝鲜族教练,直接讲起了朝鲜语……声量是一个比一个响,但具体内容,只有自己人明白。
击掌声
一个下午的激战过后,本届“晚报杯”全国交流赛各组别的名次尘埃落定,比赛总有胜负,赛后也难免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不论是庆祝还是遗憾,队友、对手之间的一次次击掌,代表着互相的尊重鼓励,还有对未来的期许。
从比赛场地到颁奖仪式举办地,球员需要步行几分钟,与学生球员同行几分钟,听到最多的便是击掌声。“踢得好!”“你传得好!”“等下到更衣室好好庆祝!”“你答应的,拿冠军就跳个舞!”
都说青春没有失败,不论全国交流赛的结果如何,这一次“晚报杯”的旅程,都会在这些足球小将的脑海里,留下一段宝贵的人生记忆,成为一段特别的财富,这便是“晚报杯”常办常新的意义。 本报记者 陆玮鑫
冠军榜
高中组冠军
南通海门珂缔缘
初中组冠军
南通海门珂缔缘
女子组冠军
上海女足1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