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世间只能有同一个《红楼梦》? 现代京剧《主角》中的艺术探索 话剧《战争与和平》:只有爱,没有恨 从“黑悟空”看当代“西游题材”之演变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4-09-01

现代京剧《主角》中的艺术探索

◆ 孙国忠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日,国家京剧院青年团携五台大戏亮相上海宛平剧院,其中的现代京剧《主角》作为唯一新编现代戏剧目,备受瞩目。

现代京剧《主角》从文学(小说)文本改编而来,登上京剧舞台后,展现了传统艺术与当代叙事的巧妙融合,通过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力图赋予京剧表演艺术新生命。这部作品既保留了京剧的古典韵味,又与时俱进地融入了当代审美。

与传统戏曲不同,现代戏剧更加注重表演的真实感和贴近生活的表现手法。因此,无论是在表演的方式上,还是在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年龄跨度的处理上,《主角》的艺术演绎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排演《主角》时,导演要求演员“卸甲归田”,摆脱京剧程式化表演的束缚,更多地贴近现代生活的真实表达。这意味着演员需要摆脱传统京剧中固有的表演模式,将观察生活、贴近现代人物的表现形式融入到表演中去。这不仅是对演员表演技能的挑战,也是对他们艺术理念的一次重塑。

当然,完全抛弃京剧的程式化表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失去京剧的这些“立足之本”的艺术元素,京剧的品格和品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在保持京剧特色的同时,又能融入现代戏的表演形式,成为《主角》这部戏艺术创作的首要挑战。

观此剧能发现,戏中核心角色忆秦娥的表演既贴近现代人的状态,源于生活,又不完全照搬现实,而要高于生活。主演付佳通过多场演出的艺术实践和创作体悟,逐渐找到了一种表演上的“平衡”——在现代人物形象的性格塑造与戏曲韵味有效展示之间“度”,从而努力形成一种蕴含当代审美趣致的艺术样态。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讲述了放羊娃忆秦娥成长为一代戏曲名伶的故事。从文学文本到京剧舞台表演,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叙事方式的再创造。剧中人物行当齐全,戏剧情节发展时间跨度长,戏剧张力强劲。主演付佳演绎了主人公从二八年华到知天命之年的心路历程,行当也从最初的花旦过渡到中年的刀马旦,再到角色后期形象所需的青衣表演,很有挑战性。

将文学文本的文学叙事转化成京剧表演的戏剧性叙事,这在音乐艺术领域也有尝试,许多歌剧作品都源自文学文本。作为戏剧形式,歌剧和京剧都有人物(角色)、情节、音乐和表演,都需要戏剧性的体现,但由于两者在戏剧创作理念和表演体系上的区别,它们的戏剧性呈现方式和作品最终达到的审美期待均有很大的不同。就京剧艺术而言,通过“四功五法”来展示的程式化和虚拟性表演就特别需要把行当及流派的艺术底蕴渗透到人物塑造中去。

将一部长达80万字的小说改编为时长仅为两个半小时的舞台剧,对编、导、演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主角》最终以忆秦娥与舅舅胡三元的甥舅关系为主线,聚焦于11个核心人物的戏剧叙事,并通过京剧行当的设置赋予他们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从而将整场演出紧密贯通。

剧中,角色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京剧行当的丰富性,还在表演形式上大胆创新。忆秦娥这一角色主要是青衣的路子,突显了她端庄大气的艺术形象,舅舅胡三元则通过铜锤花脸的表现形式,彰显其豪放的个性。其他角色的刻画也令人印象深刻:忆秦娥的初恋封潇潇是以唱功为重的老生呈现,老师胡彩香是老旦,竞争对手楚嘉禾则以有较多身段表演的花衫来演绎,单团长更是融合了小花脸和老生的特点,创造了“杂派老生”的样态,让整个舞台演出更为丰富多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忆秦娥回忆中的戏剧场景,具象化了她内心深处的“戏魂”。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