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清心(中国画) 时光清浅,迈步向前 吃饭三碗 棋坛斗士赵汝权 对抗能力 那年观灯 打卡哈尔滨路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4-09-29

打卡哈尔滨路

吉建富

哈尔滨路汇集了虹口救火会、哈尔滨大楼、老洋行1913、嘉兴大戏院、嘉兴路巡捕房等老建筑。一条400多米的路就有两座桥,尤其是哈尔滨路二号桥,立在桥上,岸边的百年老厂房与浦东陆家嘴的“三件套”同框,是上海独一无二的网红打卡地。

我生在哈尔滨路,在这条路上生活了将近40年。哈尔滨路一头与吴淞路相连,另一段与海伦路相接。粗略划分,从吴淞路那头过来大概一百多米为哈尔滨路桥,桥朝东百来米又是一座桥,我童年管它叫“嘉兴路桥”,现在规范称呼:哈尔滨路二号桥,那从吴淞路过来的哈尔滨路桥自然成了一号桥。

1956年,我就出生在这两座桥的当中:哈尔滨路146号,1926年建造的旧式里弄兰葳里。顺便提一下,家住哈尔滨路附近的小朋友,当然也包括我,小时候都曾从哈尔滨路桥跳入河中游泳。

我家沿马路,两扇黑漆大门朝北,进出有两级水泥台阶。打我记事起,看到的马路边全是青色砖墙,墙上每隔数米就有离地一米多高的窗门,朝里望去,有机床。这里是哈尔滨路的上海试验机厂,厂门朝西开在哈尔滨路一号桥旁的溧阳路上。这个厂三面临河,如今被改建为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

我家出门向右没多远有个冷库,我们管它叫“冰厂”,现在被改造为“老洋行1913”,当年听我母亲说,其前身为英商于1913年建造的“和记洋行”的“和记蛋厂”。有一年,我巧遇谢晋导演,不知怎么说到哈尔滨路上的这个冷库,谢导告诉我,他当年拍摄的影片《大李小李和老李》有几段戏就在那里拍的。

只见哈尔滨路二号桥桥堍下,有一幢前窄后宽船形建筑,宛如武康大楼的“微缩版”,它只有两层楼,自然不能与武康大楼“巨轮”相比。大楼底层是豆制品厂,“船头”是南京浴室。过了浴室,是大东酱油店。大东酱油店对面嘉兴影剧院,我外婆管它叫嘉兴大戏院。这是上世纪30年代由英国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现为中国本土大型女子偶像团体SNH48的“星梦剧场”。

再朝海伦路方向走几十米是我上学的哈尔滨路小学,隔壁为嘉兴路派出所。哈尔滨路小学,就是一排像营房的简陋教室。记得有一年,学校老师通知我去嘉兴影剧院对面,也就是那幢“武康大楼微缩版”的大楼两楼,给同龄人讲雷锋的故事。我们管那二楼的学校叫“搬运工人子弟学校”,我就读的哈尔滨路小学规模是不能同它比拟。其实,这是1919年由雷士德先生捐赠建造,为最底层的黄包车夫免费就餐、休息、医疗的“人力车夫互助会”,同时创办了“搬运工人子弟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三轮车替代了黄包车,这里则成为三轮车工会。如今,底层的大东酱油店、南京浴室、豆制品厂都不知去向,“搬运工人子弟学校”的旧址上是音乐谷三角地艺术园。

哈尔滨路小学隔壁的嘉兴路派出所,当年不知道它既有来头,又有故事。我在哈尔滨路小学读到四年级,只晓得就是一个派出所,原来这是1907年工部局建造的一幢日耳曼式的两层小楼,并在此设立了哈尔滨路巡捕房,之后才改为嘉兴路巡捕房,如今修旧如旧。它还有一段尘封的历史:1932年10月,暂住虹口的陈独秀因叛徒告密,遭逮捕被押送至此,四天后被押往南京。

我上幼儿园时早晚都经过虹口消防队,外婆称它“沈家湾”,在我的印象中,消防队正门是朝里的弧形。在老一辈口中,“沈家湾”就是“救火会”的代名词。从我家前楼的窗子望出去,就是那座建于民国前、36米高的消防瞭望塔,下端正方形,最顶部是一间六边形瞭望台。这是我国首座消防瞭望塔。此外,哈尔滨路1号也很著名,这幢五层的房子曾是《前线日报》的社址。

1994年,我结婚12年后与妻子和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一起乔迁到鞍山新村。2022年,哈尔滨路老房子动迁,我才真正告别哈尔滨路,但对它的记忆终生难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