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略说《邓云乡集》图文本 从抒情到荒诞离奇的智性写作 她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能量 “具体的感动人的东西”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4-09-29

她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能量

——读《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有感

◆ 陈学勇

第二十届上海书展,听说比去年一届更火热。在“刷屏”的眼下,这似乎让人有点意外,也令人欣慰。书展有一场《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的分享会,不算小的会场竟座无虚席。而且,听众不时地进来,因座满再无奈地退出。

分享会邀约陈子善先生和我,对谈著者于葵女士——即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代领林徽因学位证书的林的外孙女。书展分享会海报题目相当醒目:“林徽因的爱情和友情”,想来主办者着眼标题的号召力,众多读者特别感兴趣于才女的爱情和友情。我倒另持保留看法,林徽因一生,最该引发后世追念的,仅仅是她的婚恋和友爱么?我始终以为,林徽因更值得说说的,当是她积极的生命意识及其惊人的生命能量。厚至六七百页的“回望”,恰好充分印证了陋识。其实此书写到爱情、友情的篇幅很少,以至于拘谨有过。我稍稍犹疑,就偏离海报标示的主题,与读者分享这点儿感想。当然不便多说,也不及多说,借“星期天夜光杯”读书版补充几句当时言犹未尽的意思。

林徽因英年早逝,生前也像平常人一样地珍惜生命。四十岁刚出头那年,结核菌侵染到肾脏,必须手术。可能生命就此终止,她留下“遗”诗《写给我的大姐》:“一切小小的留恋算不得罪过,∕将尽未尽的衷曲也是常情。∕你原谅我有一堆心绪上的闪躲。”她也闪躲死神。于葵女士介绍:“如果没能从手术台上下来,她要提前和亲人们说声再见。”所幸手术极为成功。

手术之前之后,珍惜岁月的林徽因决不苟且偷生、为活而活。她喜欢说,生活不是打发日子。又说,少一事不如多一事。她写过读者未曾瞩目的诗篇《一天》《日子》《人生》,咀嚼时光,吟诵生命,不容岁月有瞬息的虚度。四川江村缺医少药,潮湿气候又必定加剧病情恶化。友人费正清安排她赴美疗养,一切就绪,林徽因却毅然谢绝。显然,远离国难中的祖国,那不是她的生活。费正清出资雇佣一名女佣来李庄服侍,她也觉得奢侈,不愿“享受不适当的奢侈”,誓言“在人人挣扎的困难时刻,我必须面对困苦而不退缩”。这方面的“回望”举不胜举,尽管我大体都已了然,还是为平实而生动的叙述所感动,禁不住两眼泪花。有如此坚定积极的生命意识的人,自然蕴含着巨大生命能量,纵然娇小、虚弱、恶疾缠身。在战时僻壤、三餐不济的梁家,林徽因协助梁思成恢复了因战乱而被驱散的“营造学社”;编辑了学界期盼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往往“工作到半夜”,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的宋、元章节,并且校阅、润色了整部书稿。切除肾脏手术后,短短几个春秋,她又实施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筹建(梁思成时在美国访问);起死回生了濒临失传的景泰蓝工艺;不再絮叨国人熟知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城墙……林徽因身上,生命与事业融而为一。手术前夕,她打量病房信告友人:医院“是民国初年建的一座漂亮建筑,一座‘袁世凯式’由外国承包商盖的德国巴洛克式四层楼房!我的两扇朝南的狭长前窗正对着前庭。可以想象,1901年时那些汽车、马车和民初的中国权贵们怎样装点着那水泥铺成的巴洛克式的台阶和甬道”。此刻仍未忘却建筑问题,未置于生命之外。

近年关于林徽因的传记、文章太多太多,有尽力渲染她的婚恋故事,也不乏八卦或演义,或者奉成女神。这本“回望”,给了你一位真切的杰出女性,而与女神无涉。读者是不是更应了解,林徽因的价值,远胜于她美貌和才华的,是她充满生机地热爱生命,是不懈追求生命意义,是生命能量的迸发、生命价值的实现。国人素有热爱生命、奉献生命的精神传统,林徽因则体现到极致,为这优良传统丰富了生动内容。林徽因曾经一度淡出公众视野,现今芳名常驻。历史人物林徽因,她的爱情和友情固然给人以启示,如果忽略了这份何其珍贵的精神遗赠,岂不遗憾之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