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鸟窝 大地回响(纸本设色) 禾木村的秋晨 冰糖蜜枣柿饼 “贪嘴”的后果 在社区写稿
第12版:夜光杯 2024-10-12

在社区写稿

刘辛培

我在《现代家庭》杂志工作26年,写稿不少,但除了完稿时短暂的愉悦,没有多少快乐——我不知道谁在读我的文章,也不知道他们对文章的感受。

退休后,有些“无所事事”。这天,居委书记希望我写一篇“好人好事”给社区报。我没有推托,因为采访对象就是小区的“爷叔孃孃”,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早已印入我的脑海,“写作灵感”似汩汩涌出的泉水,很流畅。

我的文章,很快被梅陇报刊发。兴趣来了,我开始为梅陇报、闵行报写稿,而我与被采访者“互动的快乐”也发生着:他们告诉你家长里短的小事后,便向你打探“见报”时间,在居委会“坐等”报纸到来。

那天,踏进图书馆,竟响起一阵掌声,原来,读者们正在议论我写的那篇赞美图书馆的文章。管理员老何说,早晨去买菜,两个阿姨仔细看了看他,嫣然一笑:这个人报纸上登过的!并客气地让老何先称菜。老何说,“受此殊荣”,今后,一定要好好工作!管理员小朱说,一位妈妈带着6岁的儿子来看书,郑重地指着小朱对儿子说:这位阿姨社区报上介绍过的,你要好好地听她话!小朱还说,报道刊出后,办“读者证”的居民爆发式增长……

就这样,我在社区有了“知名度”。2012年,镇领导与我多次策划,创办了《人文梅陇》杂志。创刊号上,秦怡写了“什么是人文情怀”;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写了“故事中见精神”;而历史学家蒋星煜告诉我:“一个人的故事只是故事,一千个人的故事就是历史。”如今,《人文梅陇》12年,已经刊发了一千多个故事,人文情怀已沉浸在闵行的“时间简史”中。在快乐的时光里,我写了两百多篇评论;五年里,我修改、编辑了16本丛书;退休后当人大代表十年,写了六十个书面建议。

常有作者问我“用稿要求”,我回答:“你的文章,使人忍俊不禁或泪流满面;你的文章,使人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你的文章,词语优美但非故弄玄虚;你的文章,有真实可信、给人启迪的人生故事;你的文章,触动了读者的情感之弦……”

我在讲师团讲课,主题大多是我采写的社区故事——看得听众热泪盈眶,我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

请老友仲富兰来参加“社区报刊研讨会”,他笑侃:你老兄辛辛苦苦做了大半辈子的“嫁衣裳”,好不容易到了宝贵的“老年青春期”,还继续干这事?

是的,人到六十,就会感到日子的短暂,就像杯中的水,只要你在喝,它就会少;又像是蜡烛,只要你将它燃烧,它就会短下去。

但我告诉富兰兄,退休后,我更想靠文字来取暖;而沁人心脾的文字,是我精神上的美酒。虽然“谁知刊中文,字字皆辛苦”,虽然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节假日休息时间都用在了写稿组稿编稿上,但是,当我与各色可爱的人交流时,当我在那些杂乱无章的原稿中,选出精华、作出标题、拼出精彩版面时,喜悦的暖流,总会在心里畅快地流淌。

想不到,退休后有这样的心情。常常静静地“回看”我在社区采写的文章,这时,眼前浮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个个生动的面孔——是他们,给了我写作的激情和动力,让我学会欣赏,迸发活力。所以,我常用这句话鞭策自己:人要像鸭子那样,表面上很平静,双脚却在下面用力划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