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苦笋帖》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上海博物馆东馆目前已经有80%的区域向公众开放,由于文物的特殊性,书法馆和绘画馆等展厅将是最后一批开放的展馆。目前,书法馆已经完成首个常设展的布展。昨日记者受邀探营。
上海博物馆100万件馆藏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有700多件,其中书画占360件。书法馆和绘画馆汇集了上博馆藏的“半壁江山”,也是上博东馆最受期待的展馆。
目前上博东馆书画展厅约4000平方米,比起人广馆1500平方米,空间上明显扩容,内容、功能、硬件配套更有全面提升。基于雄厚完整的收藏,上海博物馆是全球唯一能展出中国书法通史的常设展馆。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表示:“常设展经过三年六轮更新,预计将展出1200件书画作品。观众三年可以看完这部‘通史’,一定像追看连续剧一样过瘾。”
新的书法馆跟人广的老馆相比,作品展示有什么样的更新迭代?凌利中透露,大约七成画面是从未见过的,这些大名头往往是“熟悉的陌生人”——见过,但未曾看全。
国宝级书法珍品已经在展柜各就各位,包括尘封已久的晋代王羲之草书《上虞帖》、晋代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唐代怀素《苦笋帖》等顶级书法真迹。唐代除了颜真卿等楷书高峰之外,狂草异军突起,其中怀素是代表人物,唯一传世的公认真迹就是《苦笋帖》,显得格外珍贵,宋徽宗是它的第一个收藏者,乾隆帝为它痴醉,于引首题写“醉僧逸翰”。它是上博最知名的几件镇馆之宝之一。
其他的稀世珍宝中,还有首次亮相、未曾出版的书法名作——元代赵孟頫《十二件行书手札册》,这12件文物是赵孟頫写给朋友费拱辰、吴瓘等人的信札。观众不仅能欣赏书法作品,也能从这些展品中更新文史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书法馆还新增了“现代书法”单元,让中国书法通史陈列变得更完整。20世纪以来,各种艺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书法展览、教育、出版日益发达,为传统书法注入了新的生机。观众可以看到梁启超、李叔同、沈尹默、于右任、白蕉、潘天寿等人的作品。
在未来几周,绘画馆等展馆将完成布展。预计在年内,最后一批展馆将全部布展完毕,实现上博东馆100%的开放。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