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浮生花开(中国画) 我是风筝,也曾是陀螺 榕树 往事并不如烟 听黄可谈藏书票 用“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难题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4-10-27

用“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难题

冯军峰

时至今日,谈起三十年前救治过的一名小男孩,我的导师江基尧教授仍会感慨万千。

入院时男孩为特重型开放性脑外伤,心跳、呼吸、血压均不平稳,按照当时的国际评判标准,生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江基尧教授带领的救治团队争分夺秒的努力下,历经三次严重休克、数次手术的十岁男孩最终救治成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提及男孩的现状,一向雷厉风行的江教授难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已经健康长大,结婚生子了。”

颅脑创伤救治一直是世界医学的难题和热点问题。这样的挑战让江基尧教授决定全身心投入其中,立志为救治颅脑创伤患者找到更好的技术方法。

时光追溯到1989年。经过无数次严谨分析和实验后,年轻的江基尧用特定低温方法成功地进行了脑损伤救治。之后,他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临床低温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的完整方案,寻找到了32℃—35℃和长时程救治的最佳方案,重度颅脑创伤病人的病死率大大降低。

在第11届美国神经损伤学术年会上,江基尧教授在国际上报告了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动物死残率影响的重磅研究成果,在世界神经外科学界引起震动,被专家们称之为脑损伤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江教授也成为脑损伤研究领域公认的世界性权威之一。

进入21世纪,江基尧团队的中国循证医学研究成果进一步获得国际认可和赞誉,并改写了国际颅脑创伤救治指南。2019年以来,他以唯一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神经病学》上发表了5篇论文,被主编盛赞“由此,全球颅脑创伤研究进入新纪元”!美国脑外伤基金会权威发布的《美国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也将江基尧教授提出的“额颞顶大骨瓣技术”列为ⅡA级推荐。江教授还牵头制定发表了1个亚洲、14个中国颅脑创伤《指南》和《专家共识》,引领颅脑创伤的救治方向。而他自己,作为中国人,第一次当选了国际神经创伤协会主席(第十任),把中国颅脑创伤救治的队伍和经验,带到了国际舞台中央。

面对诸多“中国方案”的荣耀,江教授却处之淡然。他告诉我们,要将个人的选择与党和人民的需要、与时代的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作为学生,我们牢记他的教诲。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老年颅脑创伤患者在逐年增加。结合老龄化的时代背景,我们团队首次全面回顾了全球220万老年颅脑创伤信息,综合分析了住院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我国老年颅脑创伤救治策略和路径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我们在国内率先提出针对老年颅脑创伤开展系列工作、制定救治流程规范的设想,为全球人口老龄化下老年人颅脑创伤救治难题继续提供来自中国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持续将脑外伤救治“高精尖武器”磨砺升级。江教授锻造的脑外伤救治武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术式早已造福患者多年,在面对重型脑外伤疾病时这个武器仍旧锋利。但在医疗日益数字化、精准化的当下,我们开始主动挑战更大突破——解决潜在的术中脑膨出风险、术中颅内高压的监测和控制问题,更好提升脑外伤救治率。经过多年探索,团队提出并制定操作技术细节的脑室颅内压监测结合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术式,为重型脑外伤救治增添了新的“武器”。我们将其应用在了数百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之中,还推广到全国40余家医院,都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

有一天,急诊来了一名生命垂危的老年病人。她是一名多发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患者,伤后出血、水肿、缺血梗死等众多复杂因素导致持续颅内压增高,临床救治极其困难,家属甚至不敢想象预后的情况。

面对复杂危重的病情,急诊手术中我们应用了脑室颅内压探头植入监测结合大骨瓣开颅的创新术式,为后续救治打好基础;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2周后再次手术,再过1周行第3次手术;其间结合老年颅脑创伤病患的特征,将冬眠亚低温、多模态脑监测、神经重症综合救治手段多管齐下,该患者度过危险期、清醒过来;后期并发症阶段,又是3次手术,最终患者能够自行走路,认知功能良好。我们再一次创造了奇迹。

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历经多次手术终于成功救治、预后良好……相似的情节让江教授三十年前的救治病例和我们这个病例产生了时空的重叠与交集。我相信,在全球脑外伤领域,中国的“解决方案”将持续闪亮,奇迹仍在书写,奇迹还将被不断创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