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笔墨消闲(篆刻) 珠峰升高 唐人王绩诗意(中国画) 我的“青春诗会” 两个不识字的智者 我与国际艺术节 两棵枣树
第14版:夜光杯 2024-10-29

我的“青春诗会”

叶延滨

“青春诗会”今年举办第40届。1980年6月号《诗刊》头题,发表我的组诗《那时我还是个孩子》。诗刊的责任编辑康志强给我打电话,说《诗刊》领导想找我谈谈。我第一次跨进了《诗刊》的门。当时主持工作的柯岩老师跟我谈的话,这也是我头一次见名人。我也没准备,她提的问题,对于我的回答,她好像也不太满意,后来康志强转告我,“年轻人还没开窍”,让我好好想想为啥写诗,邀请我参加青年诗人改稿班。就这样,我取得了青春诗会的入场券。首届青春诗会十七个人,在会前我一个也没见过,舒婷、顾城都很有名了。半个月的会期,让我有了许多良师益友,艾青、黄永玉、蔡其矫、袁可嘉等当面授课,让我终身受益。感谢邵燕祥老师,他看到了我参加青春诗会补交的叙事体小长诗《干妈》后,换下了原拟留用的诗稿。他从小长诗中选了六节,以“叙事组诗”《干妈》在“青春诗会专号”上发表,余下的三节《饲养室里的马列主义》《驮炭的毛驴走在山道上》《太阳与大地的儿子》,后以组诗《儿子》为题发表在第二年的《诗刊》上。《干妈》发表后第二年获中国作协首届全国诗歌奖,也算我的成名作。记录了我在延安插队时,与一对老农民夫妇在一孔土窑洞里,共同生活一年的真实剪影。

除了这首《干妈》,被诗界评论家常引用的一段话,是我在青春诗会上讨论发言说的三个点,1990年中国社科院期刊《文学评论》刘士杰长文《叶延滨论》开篇引用说,叶延滨说过他今后的努力方向就是:“在时代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坐标点,在情感上找到与人民群众的相通点,在艺术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探索点。”说了要算数,回顾过去的四十四年,我一直坚持努力找寻人生坐标,读者相通,艺术探求,算是基本及格。

除了青春诗会上面说过“三个点”的努力方向,首届青春诗会我还有一段话,四十多年过去了,不大有人记得,前年文学批评家何言宏先生说起这段话,让我吃惊,因为我都快忘记了。这是1980年《诗刊》青春诗会专号,我在诗作前写的前言。四十四年过去了,希望能让朋友们了解,我为什么变成一个诗人:

“小时候,我梦想当一名将军,一名学者,一名船长,从来没有想过当一名诗人,其原因,倒不完全因为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很差。”

“生活击碎了梦,人不能靠梦活着,哪怕很美。”

“我不埋怨生活,在生活中我得到的毕竟比失去的多。我得到过许多的欢乐,像海接受过最多的阳光;我尝过深深的痛苦,像海洋的每一滴水都是苦涩的;是生活之风赋予我海洋多的波涛,爱和憎掀动的感情!”

“我希望,每个人都热爱世界,热爱生活;我希望,我们能够相爱,至少能互相尊重;我希望,万一有某种力量挑动我们互相仇视,谁也不要拿起武器对准人民!”

“于是,我写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