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上海童书展汇聚新书两万余种 褪去“诗圣”光环读懂真实的杜甫 上海非遗项目入驻进博会
第7版:文体汇 2024-11-03

褪去“诗圣”光环读懂真实的杜甫

北京人艺《杜甫》亮相艺术节

《杜甫》剧照 记者 王凯 摄

褪去“诗圣”光环,打破既定印象,看见一个真实的杜甫。北京人艺“上海驻演”第四棒——历史大戏《杜甫》连日来在上音歌剧院上演。这部由著名编剧郭启宏写就的历史剧以独特的视角,充满诗情诗意的舞台,全面展现了杜甫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

面对冲着“诗圣”而来的观众,导演兼主演冯远征提前“预警”:“这部剧所展现的杜甫,并非人们既定印象中的‘诗圣’,而是穷困潦倒却又尝遍人间疾苦的小老头。‘诗圣’是别人给予杜甫的称号,他的真实人生又是怎样的呢?剧中所展现的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却也恰恰是他人生感悟最深的一段。”

《杜甫》首演于2019年。《杜甫》诞生5年,此次来沪依然沿用最初的版本。“除了结尾些许段落作了顺序上的调整,以求更具时代感,其他一个字、一个词都没动。”冯远征说:“当初,郭启宏是读了187本关于杜甫的诗集和书,才写出3万字剧本。我们是吃透了剧本才排的戏,轻易不会动。”

《杜甫》一剧选取诗人从“安史之乱”发生后直至去世这一段充满坎坷的人生轨迹,通过波澜起伏的人生境遇展现其伟大的精神世界。在冯远征看来,诗圣并非人们印象中高高在上,也不像李白那样豪迈飘逸,“郭启宏选取了杜甫最苦的一段经历来写,饿极时带着儿子讨饭、和猴子抢食,但这就是杜甫的真实经历,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才能成为关心百姓、关注民生的‘诗圣’。”

为了演好杜甫,每轮演出前,减肥是冯远征的必修课。虽然他已经很瘦了,但为展现剧中在极度窘迫饥饿状态下的杜甫,他还是会瘦8到10斤,近乎是满面憔悴、一身疲惫地亮相。但同时,演《杜甫》又需要非凡的体力,为登台时既符合人物形象又保持应有的爆发力,他会在演出前“急速补充能量”,以求更好的状态。

《杜甫》是郭启宏继文人三部曲——《天之骄子》《李白》《知己》之后,再次将视角对准了文坛巨擘。冯远征记得,30年前,《李白》横空出世时,就有人劝郭启宏:“你应该再写写杜甫。”当时,年轻气盛的他一口回绝:“我才不写呢,杜甫多苦啊。”时隔30年,郭启宏说:“我现在越来越喜欢杜甫,反而觉得我写李白的时候太年轻了。”

杜甫虽然苦,但《杜甫》的舞台却古典大气、唯美浪漫。写意的线条,金属感十足的架构,漫天飞舞的“神火幽花”,营造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空间感,让人置身画中走、诗中游的意境。

北京人艺此次集结五部大戏来沪,从重磅经典《茶馆》到传承下来的《哗变》,再到由年轻人担纲的《日出》及历史剧《杜甫》,最终以《正红旗下》收尾。选择这五部戏献演上海,冯远征希望让上海观众看到人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