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揭秘季节性流感传播模式 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工作 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在杨浦滨江开馆
第8版:综合新闻 2024-11-08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

揭秘季节性流感传播模式

本报讯(记者 易蓉)每年在全球流行的季节性流感,首次在大流行的背景下有了较为清晰的全球传播动因图谱。今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新冠肺炎疫情的干预措施重塑了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全球传播》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余宏杰团队整合全球流感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基因序列数据和人群航空流量数据发现,季节性流感的活动水平和区域间航空流量均经历了“下降后恢复”的过程,区域间航空流量是主要驱动因素;大流行期间南亚和西亚分别是维持A型流感和B/Victoria循环的关键区域;大流行后期(2023年5月—2024年3月)全球季节性流感传播的模式和强度已基本恢复至大流行前水平。

“通过研究,我们更深刻感受到季节性流感病毒或许会受到一些因素‘扰动’,但终究会‘恢复’,因此任何时刻都不能放松对常见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而且对全球所有国家来说,没有哪里能够独善其身。”余宏杰因此强调,加强全球呼吸道病原体的病毒学和基因监测、数据共享的合作研究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及时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和监测方向,更好地作出应对。

该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既识别全球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和传播关键区域,又聚焦例如H3N2流感病毒在特定地区的进化和循环特征,探究谱系“消失”的潜在原因等,对未来大流行的综合应对提供了实证依据,将加深大流行情境下对季节性呼吸道病原体传播和进化的理解。这得益于多年来余宏杰带领团队开展的基于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数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余宏杰团队承受了长达8年“高投入、零产出”的长期压力,最终完成了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平台和体外免疫诊断平台的搭建。“肠道病毒EV-A71/CVA16母传和自然感染诱导抗体动态变化”“麻疹母传和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机制”“A(H1N1)pdm09流感病毒毒株间的交叉免疫力”等创新理论突破的高质量科研成果陆续发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