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揭秘季节性流感传播模式 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工作 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在杨浦滨江开馆
第8版:综合新闻 2024-11-08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团队——

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本报讯(记者 郜阳)对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来说,同一天“背靠背”发表来自一家科研单位的两篇重磅成果,在植物领域尚属罕见。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院士团队与万里研究员团队的成果同时登上《科学》。

与何祖华院士团队合作的浙江大学教授邓一文指出,提高作物对多种病原菌的广谱抗性,是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重大需求,也是植物免疫领域的前沿课题。

一个早在2010年就发现的水稻免疫抑制基因rod1,一直没离开过团队的视野。“rod1基因突变会引起活性氧积累,产生免疫自激活表型,显著提高水稻对多个病原菌如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可对于rod1抑制免疫激活的信号通路一直没搞清。”邓一文告诉记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头顶烈日,脚踩黄泥,在大田和实验室的奔波中,研究团队获得了18个rod1感病抑制子株系,并通过基因克隆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这些抑制子的具体基因突变情况。“这项研究对基础科研和育种应用都有启发。”邓一文表示,团队提出了国际领先的作物广谱抗病理论,同时也为广谱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新靶标“大大推动了对植物免疫过程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工作”……国际同行也对研究团队的成果赞不绝口。

无独有偶,万里团队发现植物细胞内感受器的TIR蛋白可生成小分子2’cADPR,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团队的这一发现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一种能够激发农作物广谱抗病性的新型“生物农药”,还揭示了植物和细菌免疫通路交互的分子机理。

“两项研究成果共同揭示了一个在水稻和拟南芥中都保守存在的免疫激活新机制,对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张余研究员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中,都出现了徐炜莹的名字。她所起到的是“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看清分子结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