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就业群体而言,人民城市的蓝图如何铺展?是否能让他们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静安、杨浦、普陀三个区,对关爱新就业群体的举措作了一番观察。
停车有去处
在苏河湾万象天地,静安区北站街道牵头协调各方,增设了3个非机动车停放点;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一块“小哥优享停车位”可停放约30辆非机动车;在杨浦区开鲁二村入口处,一张“骑手友好地图”详尽地标注了骑车出入口、楼号、单元号、临时休息点、充换电等信息……
“住”“食”可安心
近年来,上海打造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推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不少都面向新就业群体。今年8月,静安区多方联动,打造了30个“暖新餐点”,并推出“延时服务、错峰套餐、速取窗口”,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新就业群体吃上健康实惠的“安心饭”。
找到归属感
如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的生活保障,也为他们搭建了更多融入这座城市的平台与桥梁,如加入助老志愿者和兼职网格员队伍等。在这些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新就业人群实现了与社区的“双向奔赴”。
>>>详见第4版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