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
上海篮球传奇特展全国首展开幕 打卡沪郊深秋之美 “永久”旧厂房变身市民服务中心 2600余只大闸蟹“打擂”
第6版:上海新闻 2024-11-12

2600余只大闸蟹“打擂”

工作人员在测量河蟹大小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秋风起,蟹脚痒”,立冬已过,凉爽的秋风虽比往年来得晚些,却也进入了品蟹最佳时节。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上海海洋大学蟹文化节暨“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如期而至,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山东、四川、贵州等地110余家单位选送的2600余只河蟹来沪“打擂”,角逐全国河蟹产业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今天下午,还将评选出备受期待的“蟹王”与“蟹后”。

晚熟减产价格涨

在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看来,“晚熟、减产、规格偏小、价格上涨”是今年大闸蟹产业的主题词。

近日,记者走访申城菜市场看到,每家水产摊位前的大闸蟹都明码标价,不同品质、产地的螃蟹价格差异较大,每只十几元到五六十元不等。与农贸市场相比,生鲜店内的螃蟹“身价”要更高些:3.3两-3.7两的母蟹价格为59.9元/只,2.8两-3.2两的母蟹49.9元/只;公蟹也有上市,约4两重的标价59.9元/只;5两左右的88元/只。

“河蟹主产区受七八月长时间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以及九十月份气温凉快不下来的制约,大闸蟹的最佳育肥温度延后,大闸蟹性成熟比往年延迟了半个月左右。”王成辉透露,受高温影响,养殖池塘环境有所恶化,造成大闸蟹的死亡率有所提升,大闸蟹减产。

高温也造成大闸蟹蜕壳的周期拉长,不少蟹甚至没有完成最后一次蜕壳,因而,大闸蟹总体规格有所偏小。由于受高温造成的晚熟、减少等影响,今年的大闸蟹自上市以来,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价格比去年上涨20%-30%。

本地蟹走在前列

当前,全国河蟹产业已进入养大蟹阶段,从以前的追求产量时代进入追求品质时代,从“数量扩张型”转入“质量提升型”,全国各地对大闸蟹的品质都很重视。

“尽管今年大闸蟹的成熟和上市较晚,但通过强化育肥加上现在气温下降,好品质的大闸蟹已开始批量化走上市场,大闸蟹进入膏满肉甜时,真可谓‘好蟹不怕晚’,正是‘品蟹黄金期’。”王成辉表示。

据介绍,上海有“中华绒螯蟹故乡”之称,为全国河蟹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本世纪以来,上海河蟹产业坚持种源和成蟹双轮发展,成效明显。特别是2010年上海启动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上海河蟹产业迎来了巨大变化,上海本地大闸蟹从外观、规格、口感、品质等方面已进入全国前列。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