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
建行一百六十万元“及时雨”惠及客户 十八岁成人  新征程启航 4米级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首飞成功 让居民“金点子”转化成“金钥匙”
第2版:要闻 2024-12-01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

4米级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首飞成功

本报讯(记者 叶薇)昨晚,我国首型4米级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制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航天火箭,也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执行的首次发射任务,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商业航天新赛道的“国家队”,八院研制团队经历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创新发展的不凡之路。

打造最强单芯级火箭

长征十二号火箭采用两级最简构型和4米级单芯级设计,全长约62米,起飞质量约43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2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是我国目前运力最强的两级单芯级火箭。

在我国运载火箭研制初期,受到运输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铁路隧道运输宽度与高度的要求,我国长征系列中型运载火箭一直沿用3.35米箭体直径。为了加快适应商业发射市场需求,有效提升运载能力,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国内首次采用3.8米箭体直径。更大的直径意味着更大的结构空间,在实现装配更大规格发动机的同时,也能容纳更多的燃料和有效载荷,可以满足更加广泛的发射任务需求。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采用新研4米级直径箭体,与传统3.35米直径的运载火箭相比,可实现推进剂装填量提升30%,火箭模块的推力性能提升108%。此外,长征十二号首次采用与液氧相容的冷氦增压技术,为火箭增压输送系统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简洁且安全的解决方案。该技术利用低温下氦气密度大的特点,大幅减少增压气瓶数量,提高了增压气瓶的储气效率,进一步减轻增压输送系统质量、优化火箭总装布局、缩短运载火箭总装周期。

“新”力量助力商业航天

首次使用铝锂合金贮箱、首次使用复合材料承力舱段、首次使用5.2米大直径复合材料整流罩……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研制过程中创新应用大量新材料、新工艺,在有效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减重的目的,为实现更强的运载能力、满足更广泛的任务需求奠定技术基础。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二级贮箱创新性地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合金材料,做到既要筋骨“硬朗”,还要“身轻如燕”。长征十二号相继突破了面向铝锂合金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成形、焊接等关键技术,成为国内首个应用铝锂合金的运载火箭。

八院149厂根据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设计要求,组建专项攻关团队,将其从4.2米拓展到5.2米,实现产品“优化升级”。149厂研制一台5.2米大尺寸全自动合罩装置,实现超长超宽薄壳体水平对接、翻转、水平合罩动作调整。在整流罩合罩工作中,总装团队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使得左右两半的整流罩缓缓地向卫星靠近,从而提升总装可靠性和安全性。

长征十二号火箭可适应“一平两垂”和“三平”两种测发模式,通过采用“水平运输、垂直总装、垂直测试”或“水平组装、水平测试、水平转运”的三平发射模式,测发流程简洁、发射区占位时间少,可大幅缩短发射周期。为此,八院团队建成了我国国内最大的“三平”测发模式液压起竖系统,为后续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先进更有“商业头脑”

此前国内运载火箭点火后,发动机均以100%推力进行发射,如果此时发动机出现异常,将无法终止发射流程。而在各类故障模式中,火箭在点火起飞阶段发动机发生故障的概率相对较大。为有效规避此类故障带来的损失、进一步提高发射可靠性,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次将牵制释放技术应用在火箭发射流程中。

顾名思义,牵制释放技术即在运载火箭点火时先牵制住火箭,待达到一定推力并诊断发动机正常后才释放升空。发射升空后,智能健康诊断系统将对火箭进行实时“体检”,对采集到的火箭状态信息进行实时的箭上监测和诊断,一旦发现故障,可进行故障隔离,同时实施飞行任务的重新规划,为火箭在线生成新的飞行轨迹,确保卫星准确进入原定轨道。

此外,长征十二号控制系统研制团队从顶层规划入手,开展了基于综合电子技术的飞行控制冗余架构设计和集成方案优化设计,大幅提升研发速度、处理能力、测试效率,让火箭神经中枢简洁、靠谱,更有“商业头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