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水库不远处,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拉开了全球首家扬琴家族博物馆的帷幕。这个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仙人洞村的博物馆,不仅是一座扬琴艺术的殿堂,更是一片创新与交流的沃土,承载着扬琴艺术家刘月宁多年的梦想和心血。昨天起,这个由村史馆改造成的小而美的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走进博物馆,一个小舞台温暖地欢迎着每一位观众,而环绕四周的展柜则承载了扬琴跨越百年的故事。伊朗扬琴、印度扬琴、欧洲扬琴和中国扬琴是目前主流扬琴家族的四大体系。从明代首次传入中国的古老扬琴,到新中国成立后从401型到501型扬琴的演变,再到具有十二平均律技术突破的现代扬琴,馆内陈列的八台扬琴,仿佛在诉说着这门“洋”乐器如何在中国扎根、生长、绽放。
“这些琴,是一代代中国匠人的心血。”除了历数镇馆之宝,刘月宁还特意提到一个摆放在展柜内的小木盒——50年前初学琴时,父亲为她手工制作的琴竹盒,盒上刻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她动情地说:“这个盒子陪伴了我的扬琴之路,也见证了我对音乐梦想的执着。”
开幕音乐会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既有打击乐名家李真贵演绎的《鼓诗》,也有中国首个扬琴重奏乐团“茉莉花”带来的《十三陵的琴声》。此外,还有青年古琴演奏家巫娜的《流水》和现代箜篌创始人崔君芝的《清明上河图》,由仙人洞村村民组成的乡村合唱团则唱起了《领航》。
刘月宁和詹金娘领衔合奏的《扬琴声声颂和合》,曾在5月3日创造了“最大规模的扬琴合奏”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也是首个关于扬琴合奏的纪录。挑战活动的发起者正是刘月宁,彼时她召集了425位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扬琴演奏者,而这一曲目的再次上演,也用扬琴的声音描绘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愿景。
这座博物馆的开幕不仅为扬琴找到了一处精神家园,更成为一个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馆内二楼的艺术教育区将音乐与科技相结合,明年春天,博物馆还将在山坡上搭建露天舞台,邀请中外青少年走进这个文化营地,共同感受中国音乐的魅力。
驻京记者 赵玥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