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安徽 银装素裹秀黄山 向全球广邀“发展合伙人” 浙西史前古城填补考古空白 “数字门牌”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家门口” 来绸都盛泽赴一场“丝滑之旅”
第10版:长三角/万象 2024-12-17
浙江德清探索数字地名赋能县域社会治理

“数字门牌”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家门口”

开发“15分钟商圈”模块、一键救助功能、一键预警报警……走进浙江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家家户户大门前都挂着一块数字门牌,集成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便民服务与办事事项85个,多种场景推动实现便民服务“一码办”、社会治理“一码知”、创业共富“一码通”。

数字门牌是在传统门牌上嵌入二维码,二维码由地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生成,是每个门牌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地址编码唯一性,一址一码。除了具备精准定位等作用外,数字门牌还整合民政、不动产登记等部门信息库,方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一键享受多种政务服务。

这一做法得到民政部的肯定。在日前民政部办公厅公布的“乡村著名行动”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名单上,德清《数字地名服务助力县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榜上有名。全国共有24个县(市、区)典型经验做法入选。

近年来,德清依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把数字地名建设纳入县域数字治理试验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建成标准地名数据库及协同应用平台,设置数字标牌31万余块,使便民服务、社会治理、创业共富等数字地名场景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共设置数字村牌1259块,数字乡村道路1034块,数字门牌310143块,实现全域覆盖。重名更名2条,不规范地名清理8条。

“发挥地理测绘专业人才优势,分组进行地名地址信息采集、录入、标点和空间化处理,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标准地名地址库。整合相关部门地名地址信息库,实现标准地名地址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微电影等‘互联网+’方式,提升群众对数字地名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德清县民政局局长沈王英说。截至目前,已提供服务近2.6万次,反映情况400余起,解决民生问题400多个。

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王力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