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秉辉
心脑血管病之根源乃在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因脂肪类物质,尤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即民间俗称的“坏胆固醇”钻进动脉血管的内皮之下,使动脉失却弹性,而被称为硬化,而“粥样”二字即指该处积聚之脂类物质。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过高乃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故欲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控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乃是关键之举。近30年来各国学者对此已有共识,并且已经明确证实降低此种胆固醇能减少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风险缘于“斑块”,所谓斑块即血管壁上因脂质聚集以致凸出于血管腔中之部分,因其凸出于血管腔中影响了血液的畅流,若发生于心脑之血管则可引发冠心病、脑血供不足等情况,而一旦斑块破裂,或可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危重病况。《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坏胆固醇”含量越高、人体与之接触的时间越久,则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亦越高。研究还给出一个公式:年龄乘以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毫克/分升),若大于5000,则未来10年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较高。
我们应通过改善生活行为如控制脂肪饮食、增加体育活动及服用调脂药物等方法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病之风险。不过,浅见以为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不仅仅取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低,若一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积累暴露量按上列公式计算出来虽低于5000,但其血压特高或是糖尿病失治,其发生心脑血管病之风险亦必不低。
数学公式虽是严密的,但临床医学涉及方面甚多,而且还有许多未知因素存在,故对测算之结果需作恰当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