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海沪剧院所在汾阳路150号的百年老洋房首度敞开大门,市民观众和新老戏迷一脚“迈”入环境式沪剧《日出》首演现场(见右图),重温这部曹禺名剧。有意思的是,这部“零距离”沉浸式观赏的沪剧,不但让人“穿越”剧中、身临其境,也为沉浸式观剧的他们带来小小挑战。
比如坐在麻将区的阿姨会被张皇失措的“李太太”求助:“迭位太太,侬好帮忙看看应该出啥牌?麻将我实在不太会。”而暗夜里提着煤油灯要捉“小东西”回去的王福升会突然停在你面前问:“小姐,侬看到过一个扎辫子额小姑娘吗?”有观众散场时和小伙伴感慨:“前面小姐姐那句‘没看见’答得好镇定,她的上海话还分尖团音。万一问到我,洋泾浜倒算了,就怕忍不住笑场。”
道具 非遗的增色
汾阳路150号位于徐汇衡复历史风貌区,尚沪·演艺新空间所在的1号楼是邬达克于1919年设计的法式洋楼。演出开始前一小时就有观众陆续到来,有人在楼前自拍“打卡”,也有人在底楼展出的“沪剧历史”长廊中流连。
顺着旋转楼梯拾级而上,二楼130平方米的空间是《日出》的演出空间。舞台被各种舞美道具巧妙划分为客厅、卧室、休闲三个区域。两张双向沙发搭出的客厅场景是主要表演区域,这里是主角陈白露日常生活、会客的地方,也承载了最多的戏份。
几步之遥的休闲区里,一张古早的麻将桌占据C位,竹制的麻将牌精致小巧,雕刻字样雅致不俗。据透露,这套牌是照着同时代流传下的老物件复刻而来。剧中许多道具都大有来头,比如陈白露身穿的刺绣旗袍是由“苏绣皇后”姚建萍亲自设计制作的,剧中的精美家具则是“木雕泰斗”陆光正运用“东阳木雕”的传统雕刻技法制作而成,这些国家级非遗瑰宝的加入为整部剧增色不少。
演出 入戏的挑战
连接休闲区和会客厅的通道里边,80张桌椅“见缝插针”地摆放其中,那便是观众席。首排观众和演员最近时,不过就伸伸手的距离,这为观演双方都带来很大挑战。“小东西”被王福升捉住推倒在地时,着实把小马吓了一跳:“我本能想去扶她,但又怕破坏演出,也是用力忍了忍。”
“怕不入戏又怕太入戏”不仅是观众的“甜蜜的烦恼”,也是演员要控制的度。本已退休却被拉来助阵的沪剧名家钱思剑,在剧中饰演潘月亭。他说:“传统舞台表演,为了让几米开外的观众能看清楚,我们的动作幅度会略微夸张。但现在,我们的表演需要更加生活化,还要管理微表情。”
饰演陈白露的沪剧演员郜逸萍则更在意自己所展现的戏剧爆发力,“环境式沪剧因为离观众更近,需要演员用更加饱满的表演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任何小细节都不容马虎。”值得一提的是,灵活的空间格局让演员得以从旋转楼梯、卧室和露台三个通道登场,也丰富了观赏体验。
本报记者 朱渊